第45章 獎勵(第1/2頁)
章節報錯
“發工資發工資了!”
接近午休時分,一聲喜悅的尖叫從大辦公室一角傳來,所有小醫生立刻放下手中活拿起手機,“哇,今年年終獎發這麼早啊?”
“中午去搓一頓啊。”年終獎居然提早兩個月發,可以說是意外之喜,馬醫生都開始看手機,“我請客好吧,說了那麼久,不能讓你們白惦記——悅悅,你也跟著一起去?”
會做人大概就是這樣,帶了一堆特權進來,現在跟師醫生混得越來越熟,出勤時間都跟著成謎,但科裡居然沒人有意見,馬醫生去聚餐還想著帶上她,反而戴韶華沒什麼人搭理——她想轉到師霽組裡是有點太明顯了,這和胡悅又有點不一樣,馬醫生對她有想法也很自然。
“好呀。”胡悅對人什麼時候都是一張笑臉,這天真,即使你知道是裝的,看久了也還是有好感。“那明天換我請大家好不好?馬老師也一定要賞臉,麻煩你們這麼久,不請吃飯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是常麻煩馬醫生,師霽不想帶組,他的實習生就等於是給馬醫生養著,馬醫生實際上等於是他組裡的主治醫師,只是沒名分,如果沒有她,胡悅的職級很多雜活根本完成不了。胡悅度著這情況至少持續了五年以上,就不知道兩人私下有什麼利益交易了。
表面上,看不出馬醫生什麼,她和胡悅開玩笑,“那得吃一頓大的了,要不去吃晶採軒啊?”
晶採軒和利苑、翠園大概都是一個定位的,人均沒有300,不算吃得體面。一組人怕不是四五千要出去了,胡悅哇了一聲,先做畏懼狀,再反過來擠兌馬醫生,“如果馬老師請我們吃晶採軒,那我肯定回請。”
這都是開玩笑,大家也都知道,跟著瞎起鬨,哇、哦之聲不絕於耳,馬老師也被逗笑了,“幹嘛啊,都覺得我小氣嗎?行啊,晶採軒就晶採軒,你們打電話問問,現在還有沒有大桌子,有就今天吃,沒有那就明天。”
“啊。”胡悅倒有點過意不去了,“這個,馬老師——”
她想說什麼,但那邊幾個住院醫已經積極去打電話,戴韶華把她拉到一邊,“沒事的,馬老師有錢,今天年終發下來肯定比想得多,請一頓毛毛雨,算不了什麼。”
像馬醫生這樣的主治醫生,如果肯去j&039;s,月收入至少是十幾萬,即使現在在公立醫院待著,一個月也不少拿,三五萬至少,閑時正規走穴,私下打針,收入自然是少不了,戴韶華說,“馬老師經常請我們吃飯的,消費都不低——難道師主任沒請過?”
住院醫收入低,過得又苦,有點良心的老闆都會貼補,以前胡悅跟碩導的時候也沒少吃他給買的零食,當時回家車費都能給報銷,哪像是到了師霽手下,除了把她拉到j&039;s以外,活是照做,好處一點沒有,還要處處聽他的擺布,手術跟臺也不教技巧。——這種事不能算,越算越心酸,胡悅搖搖頭,對戴韶華做個表情,戴韶華咋咋舌,把她拉去那堆住院醫生裡,“有桌子啊?那快走,晶採軒不等人的,過號就要再排隊,那就真吃不上了。”
“但芮歐一樓也有挺好吃的可麗餅……”
“那家太小了,坐不下我們這麼多人。”
晶採軒味道當然是好,馬醫生今年的年終一定是拿得比從前多的,素手一揮,豪氣地點了幾道海鮮,還有午市較合算的茶點暢點,一群住院醫圍著馬醫生猛拍馬屁,馬醫生半閉著眼,彌勒佛似的由他們鬧,“多吃點,下午上工才有勁啊,你們這群小豬,吃多少就出多少力,我算是看透你們了。”
跟一個脾氣好的老闆,真的整個工作氛圍是不一樣的,當然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但胡悅也不無羨慕,她低聲和戴韶華說,“你看,馬老師對你們多好……”
這裡畢竟是醫院,同期的住院小狗如果不互相幫襯,自己就會在內鬥裡先死,戴韶華和胡悅關系開始不好,但輪不到她們搞什麼王不見王,現在至少表面是能正常交流的關系,戴韶華也知道胡悅在影射什麼意思——她是知道師霽對手底下人怎麼樣的。
“馬老師收入也好啊。”她悄聲說,“我的論文都快寫好了……”
從時間來算,這篇論文應該是她早就寫好,只是壓到入職後才尋求發表。畢竟十六院的規定還是有點惡心,入職以前的論文成果是不能算在評職稱考量範圍內的,不然胡悅也無需擔心什麼,她跟著導師蹭好幾篇一作了。胡悅也不禁暗暗點頭——戴韶華的吃相是有點不好看,但你也無法否認她的認真,這種人就像是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很有狼性,總是處處準備在先,所有人都知道她想壓人一頭,但最後往往她也能如願。
“你的論文寫得怎麼樣了?”戴韶華反過來問她,“師主任有幫你的話,應該很快吧?”
住院醫要自己獨立發表高規格論文,這也有點強人所難,院內的評判標準還是有彈性的,跟著老闆蹭一作也行,但一作數目太多這要認定也勉強,再說,整容醫美畢竟不是國內強勢的分部,客觀地說,還是落後日韓歐美較多,老闆拿到職稱以後更多精力自然都放在手術上,有時候論文也是蹭無可蹭,師霽能在這個年紀就強勢上位副主任醫師,也和他的論文數量較多有關。胡悅說起這事就納悶,“我是真的不知道師主任哪有時間寫論文——他這一天天的都是怎麼安排時間?病歷都整理過了,我居然從來不知道原來師主任以前也做面部重建的。”
“什麼面部重建?”聲音大了點,被馬醫生聽見,胡悅正好把那天李小姐母女上門求醫的事說一說,兜售同情,“真不知道以前師主任連這個都有涉獵,我病歷全整過,都沒注意到有面部重建的案例啊。”
“哦,”馬醫生對病人的事情反應倒是淡,“這個你不知道很正常,師主任做面部重建的時候,都是跟著周院做的,那病歷要算在周院那裡——估計也是整不出來的,誰敢去催周院的病歷啊?”
想想也是,十年前,師霽也只是個主治醫師——他們那個時候佔便宜,有時候看政策,甚至碩士畢業出來了就是主治,是不用再熬年限的。作為低年資的主治醫師,怎麼可能獨立主導面部重建手術?馬醫生憶當年,“你們也算是趕上好時候吧,那時候面部重建和我們整形醫美還沒分開,醫生都是兩邊跑,績效一起分,年終不可能有這麼多的。面部重建——壓根就不掙錢,手術還大,績效全都得算在上級醫師身上,活是誰做的當然根本沒人管。。”
“那時候師醫生就已經主刀了嗎?”胡悅豎起耳朵,“面部重建——大手術了吧,剛畢業的學生……”
“那肯定是做不了的,但師主任學得快啊,”這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能在大手術裡打下手,甚至是負責一些較關鍵的操作,對低年資醫生來說是臉上有光的。馬醫生為師主任吹噓,“師主任的手術真是做得好,周院——年紀也大了,就帶了那麼幾年手術,後來升院長就從一線退下來,最後幾年的手術都是師主任給做的。”
醫生並不是越老越好,尤其是外科手術,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門體力活,越精細的手術就越講究手部的穩定,老醫生經驗豐富,但體力下降,臨床上主要負責指導也很正常,胡悅嗯了一聲,又清清嗓子,“那也要讀研的時候就有臨床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