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山裡的山村,一般情況下要比平原裡的山村要大一些,從村南走到村北,都要花二十多分鐘的路。

在華夏有句話,“即使在最艱苦的村寨,最好的房子一定是學校。”

這句話一點沒錯,在這元山村到處都是破房子,唯一的新房,就是葉榮耀眼前不遠處的三層樓的元山村小學。

相對元山村那些破牆矮屋來說,這元山村小學算是漂亮的建築了。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思想觀念下,華夏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且一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紛紛捐款捐物,共同修建“希望學校”。

這所“元山小學”,就是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捐款修建起來的。

這也是元山村標誌性的建築物。

“這小學可是我們元山村最好的房子了,村裡開村委會都是在這個小學裡開會的,李霞老師就住在這裡。”

快走近這“元山小學”,章天山對葉榮耀她們介紹道。

“這學校有幾個老師和學生啊?”

柳箐箐好奇地問道。

“有兩個老師和一個校長,校長也兼職老師,所以算有三個老師吧,學生有二十來個。”

章天山說道。

“讀完小學,這些村裡的孩子在鎮上的中學讀書嗎?”

葉榮耀想了想問道。

“哪裡讀的起啊,能讀完小學認識幾個字已經不錯了,只要不像父輩那樣大字不識一個,都出不了門就可以了。”

章天山搖搖頭說道。

這在村裡讀這希望小學,不需要花任何錢,一天三頓飯也能在家裡吃,平時家裡有什麼活,這孩子也能搭把手。

可是讀初中就不一樣了,這讀初中就要到鎮上的中學讀書,那是要住校,學費生活費用開支都很大,對於元山村的村民來說,真的太吃力了,基本上也供不起。

至於讓孩子讀大學,那真要傾家蕩產,債臺高築。

當然也不是村裡沒有人讀初中和高中,能讓家裡孩子讀的起初中和高中的人家,都是村裡那些女兒嫁給城裡好人家,從夫家拿錢貼補孃家,供家裡的弟弟、妹妹讀書的。

這也是為什麼村裡的女孩子都那麼熱衷於嫁到村外面,哪怕嫁給身體有些殘缺或者年齡大自己一大截的男人都自願。

一方面可以幫著家裡,給自己弟弟、妹妹他們希望,另一方面,她們也不想跟自己父輩一樣在這窮山村過著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日子。

不得不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早的時候,就想著給家裡減輕負擔。

“我姐也是,因為家窮,初中都沒有讀完。”

說起這個事情,葉榮耀心裡特別地沉重。

對此,葉榮耀總覺的自己欠姐姐很多。

因為以姐姐的讀書成績,繼續讀書下去的話,現在弄不好是大公司的管理人員了。

“老公……”

柳箐箐感覺到葉榮耀的心情有些沉重,伸過手緊緊握住葉榮耀的大手。

“我沒事!”

葉榮耀轉頭對柳箐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