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很好,又一個不同的答案!”

“還有沒有其它的答案?”

葉榮耀對下面的人們問道。

“耐心!”

“責任心!”

“愛心!”

……

很快一個個答案出來了。

“很好,大家說了很多,有說醫術的,也有說細心的,也有說耐心、責任心、愛心的,答案很多。”

“這也就是我要給大家上的第一節課,這課不是教你們如何辨別草藥,配置藥方;不是教你們如何如何望聞問切,給病人看病;也不是教你們如何提高醫術,我今天要向你們上的課的內容,歸納起來就兩個字,‘醫德’。”

“明代龔廷賢說過‘病家求醫,寄以生死’,說明醫務人員與病人這一醫德關係是生死所寄,性命攸關的,它涉及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管著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影響面很廣。”

“醫德是一個醫院的好壞的標準,一個醫院,要形成優良的醫風、院風,就必須用醫德來協調醫務人員相互之間的關係,依靠各方面的團結協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使整個工作有機統一地、有節奏地、有成效地進行。”

“反之,沒有醫德的醫院,是不會長久下去的,我想這一點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

“如果你的醫院的醫生沒有醫德,病人最多來看一次病,下次絕對不會選擇你這家醫院的,這不是一個病人的事情,它會影響這個病人的家人、朋友、親戚,親戚朋友他們也會有親戚朋友的。”

“有一句話不是說了嗎?四海之內,皆是兄弟姐妹,你們不要小看一個病人,他的關係網,細分出來,真的是四海之內,皆是兄弟姐妹啊!”

“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是這樣的。”

“其實這跟咱們華夏人的習慣有關係,好事情,很容易讓人嫉妒,不願意傳播,可是壞事情,大家恨不得到處傳播,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明代醫生羅鏈著醫書授給他的兒子,但有一天,他兒子喝醉了酒為人治病,羅鏈發怒對兒子說道:‘奈何以性命為戲?”

“於是他把自己的醫書都燒掉,沒有再傳給他的兒子,這說明古人在培養醫學人才中對醫德的注重。”

“同樣的,還有唐代的名醫孫思邈: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冤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是何等高尚的醫德,何等讓人景仰的修為,在孫思邈所言中,我們明顯地感受到他視患者如至親的接診態度。”

“醫學是一門救人的學問,醫生是一個救人的職業,如果你不把患者視為至親,那麼你何以會竭盡全力地去進行救治而心底無私呢?”

“其二,我們的收入來源於患者,從這個層面上理解,患者無疑堪稱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衣食父母,與至親又有多少差別呢?”

“中醫的魅力與光輝並不僅僅來源於它神奇的療效和獨特的理論體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歷代中醫大家們身上閃爍著人性光輝色彩的醫德!”

“它隨中醫獨特的診療藝術一起傳承至今。”

“縱觀古今中醫各家,大凡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德藝雙馨之醫家,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詮釋著醫乃仁術,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衛著醫道尊嚴!”

“只有擁有醫德人,才是一名真正的中醫,合格的中醫。”

……

葉榮耀這麼一番長篇大論說完,已經花去不短的時間,再看看禮堂上人們,很多人似乎在沉思。

這一幕在葉榮耀看了,自己費了這麼多口舌,還是有效果的。

其實葉榮耀心裡明白,說的容易做起來難。

拿這古代名醫的醫德,給中醫院的醫生畫框框,真的是要求高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