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桃源村裡外來人最多的時候,市裡有好幾個大學美術、攝影專業的老師都會在這個時節,帶著學生來桃源村採風。

畢竟隨著經濟的發展,玟州這一帶的環境破壞也越來越厲害了,像桃源村這樣還保持著淳樸自然風貌的村子也越來越少了。

尤其是桃源村裡有那麼一大片美麗的桃樹林,每年的春天這個時候,這漫山遍野的桃花盛開的景象,實在是太迷人了。

“老公,我們去村西看桃花吧?”

柳箐箐對躺在靠椅上看天的葉榮耀說道。

如果不瞭解葉榮耀的人看到這麼一幕,會認為葉榮耀在思考什麼高深的問題,探索人生深奧的哲理。

瞭解葉榮耀的人,都知道,葉榮耀哪裡是在看天思考什麼啊,而是在睡覺來的。

柳箐箐很清楚,自己的男人在家裡,每天都有幾個小時,處於這種半睡半醒的狀態。

“好啊,今年我們去村西看桃花,明年就不用到村西看桃花了,我們家的桃花到時候比村西的桃花林的桃花更好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葉榮耀說道。畢竟自己那麼多的桃樹種下,明年自己種的桃樹都可以開花結果了,到時候,那個漂亮的景象,絕對不會比村西的那一片桃花林差。

說起村西的那一片桃花林,葉榮耀記得那裡有幾片桃樹地是自己家的,是自己父親的時候,村裡分地的時候,分給自己家的,

小時候,葉榮耀吃的說過最多的水果就算這桃子,畢竟村裡的桃樹林裡的桃樹多,可是都是上百年的老桃樹,結的果實都不是什麼新品種,果實外觀不好看,而且味道比不上市場上那些培育的新品種桃子好吃。

根本就在市場裡買不出去,都是留在自己家裡吃的,吃不完爛掉了,就餵豬,豬也是很喜歡吃桃子的。

要不是村裡每年能從那些來看桃花的遊客那裡收一點門票費的話,村西的那片龐大的桃樹林的桃樹早就砍了種其它的果樹。

“老公,我們快去吧,我可是聽劉嬸說,今天到村西看桃花的人很多,村西很熱鬧,還有很多小販在那裡擺攤呢。”柳箐箐說道。

華夏的小商小販是最勤快的,他們隨時掌握著附近很大區域每個地方的人流量情況,只要哪個地方有什麼活動,人流量突然增加很多的話,就可以看到他們出現的身影。

“好,我們走。”

葉榮耀很樂意陪著自己老婆去看桃花的。

在華夏,桃花一直以來都繞不出愛情的圈子,人們常說桃花運,就是因為桃花能給人帶來愛情的機遇,有了桃花的祝福,相信你會很快擁有你自己的愛情!

古人很多都喜歡用桃花做詩,崔護《題都城南莊》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其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成為膾炙人口流傳最廣有關桃花的詩句。

這裡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唐朝書生崔護,清明時節去郊外踏青,在一桃林內偶遇一少女,此時桃花正開,少女的面頰被桃花映得粉紅,格外動人。

崔護向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隨即離去,但少女的容顏久久不能忘懷。第二年清明,崔護又來到那片桃林,卻只見桃花不見少女,原來少女竟因思念他,鬱郁而逝了,崔護心痛

不已,於是寫下了上面的詩句。短短几句,一種惆悵、憐惜的心情躍然紙上,難怪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扉。

甚至有傳說,有位仙人感於此,讓那少女復活了,成全了這一樁美好姻緣,而桃花正是這動人愛情的見證。

其實,有關桃花的詩句最早源於《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人借灼灼其華的桃花,托起對流浪在外的夫君的思念,讀後有一種徹骨的淒涼,感人肺腑。

桃花也不止代表愛情,也有把桃花與友情聯結起來的,唐代的詩人李白就有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誇張對比修辭方法,形象而極盡地表達了與朋友真摯的情誼,雖桃花潭而非桃花,但桃花在人們心目中已是美好的象徵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描繪了一幅人間仙境,寫盡了人間歡離與煩憂。寺院廟宇非常幽靜,而盛開的桃花似乎要打破山寺的寧靜,繁華而美好、美麗而寧靜,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嚮往。

蘇軾是大文豪,同時也是個畫家。他從詩人的視野欣賞畫作、感悟春天確實非同凡響。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春天是那樣美好,人生是那樣美麗,桃花是春天的象徵,更是人生美好的象徵……

~~~

如果您喜歡這部,請支援宅男,歡迎您來起~點,您的訂閱、您的打賞、您的推薦票,月票,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

喜歡系統之鄉土懶人內請大家收藏:()系統之鄉土懶人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