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準備接收倖存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首領會議一閉,溫堅派遣使者安排偵查,各族自行籌備軍士,合為一股,作為同盟軍準備動身。風雅擬定的籌集時間對金丹們來說相當充裕,莫說三日時間,若是一個個都等著用兵,不需要籌措軍備,只要金丹們自己衝去,一天時間就夠它們出現在同盟勢力範圍的任何邊界。
故此,各族調兵相當從容,甚至有空篩選可戰金丹的工作狀況,優中選優,選出一批切實可戰的軍士,以參加過同盟軍行動為優先,編制各族軍隊。
李儉離會後,便立刻遠端連線參會,轉場到人類內部會議。
“今天李儉在北疆,與攻守同盟妖獸相協調,妖獸談到要對中南半島用兵,那裡有帕敢、南閔等國。如方才所說,妖獸們已經決定動兵,為了不暴露真實想法,李儉在會上並未反對。偵查人員已經前往中南半島,對帕敢、南閔各國舊時疆土做最後偵查。”會議主持檔次相當高,正在簡單報告方才首領會議上發生的事,同時彙報前期工作安排。
“但中南半島有三點二億人,據估算,倖存者人數大約在兩億以上。這樣大的人類勢力,我們應當保留下來,大家團結一致,在新時代中找到前進道路。”
李儉默默參會。他的訊號並沒有在會議中全程開麥的資格,更準確地說,他在這場會議中只有投票權。畢竟就能力而言,他只有個體戰力算是個本事,能列席此處會議,還是因為他正在同盟首領會議中,以人類首領身份出席。
這身份絕對不低,只可惜李儉過去的履歷實在太淺,基本歷練不充分,才讓他參會時沒什麼發言權——實踐不充分哪有發言權。
“現有口糧儲備二十三億噸,糧食產量七點八億噸。如果完全接收兩億倖存者,糧食存量仍在警戒線上。如有必要,調整能量利用,武裝農場和各類合成工廠使用技術,在不額外增加建築面積和農業工人基礎上,本年度糧食產量可以上漲到九億噸。”在主持之後,有各部門專管做報告,驗證接收人員可行性。
“不考慮糧食產量,只考慮口糧儲備,本年度可保障約四十億人健康飲食需求。”
李儉:不是,這糧食產出也就算了,和過去差不太多,但這糧食儲備哪來的,靈氣復甦前儲量這麼多嗎?
大抵是靈氣復甦後救亡圖存啟動了太多黑科技進入工程領域,彙報上來的糧食儲量多得嚇人。
“年發電量已超十一億千瓦時,可保障十六億人正常農業、工業、居民用電。”
發電量相對靈氣復甦前增長倒是不多,李儉正要鬆一口氣,猛地想起,現如今大夥都有法力傍身,如有需要,自行發電都是一大進項。現在報告的十一億千瓦時發電量,莫不是還沒考慮個人發電?
之後又是鋼鐵、耐用消費品、土地資源等報告,大多是靈氣復甦前就有的分劃,各自測算保障年需求,多的能支撐三四十億人,少的也能支撐二十億人,可謂是物產豐盈,一看就是早做準備,正為最糟糕或是最宏大的未來謀長遠。
別問我具體多少或者這些東西到底資料對不對,我要是能說得對了還確信無誤,那哥們也就不寫小說了,這些資料就圖一樂。)
“各項物資能源,足以接收中南半島倖存者。”
物資能源清查結束,驗證可行性完畢,之後便是研究社會、行政等領域接收可行性。
會議是被同盟首領會議逼出來的,在同盟打算對南部動兵之前,如何接收其他地區倖存者,又或者如何與其他地區倖存者交流,還只需要徐圖緩進。而在決議動兵之後,立刻派出最後核查的偵查人員,是否接收、如何接收倖存者,就成了華夏必須立刻決斷之事。
不然的話,等兔族偵查先到,查探到當地倖存人族,再三日後大軍壓境,法術過處,怎留情面?
若到那時,若不撕破臉皮,最好的辦法就是李儉當著眾妖獸的面,說這些倖存者都是人族,讓眾妖獸賣他個面子,將這些倖存者劃入華夏人族,再取部分領土幸留殘喘。
從結果來看,這樣做和直接接收區別好像不大。但考慮到靈山豬族面對其它豬族,尚且沒有“賣個面子”要收它們進本族的意思,若是人族率先為之,眾妖獸是否心中起疑,可就另說了。
歸根到底,華夏人族可不打算在救中南半島人族的時候,把自己反倒陷進去。若要救落水者,總要先保障救人者的安全。
一樣樣可行性在會議中流水般提出驗證結果,李儉旁聽得聚精會神。如果是正常會議,這些可行性驗證應該在會前完成工作,會上只需要統一報告,說清楚到底行還是不行。但是妖獸動兵事出突然,就算各部門都曾在常態工作中做過初步驗證,此時還要當眾過一遍,又算是驗了可行性,也算是透過審查。
“各項事務可行性均驗證透過,接收中南半島殘存倖存者可行。”
“在保障華夏人族不受妖獸威脅的前提下,同意接收倖存者的,請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