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奔舊城的王室與教士們相當喜歡在靈氣復甦後建設高樓大廈,畢竟他們哪怕是裝樣子,又或者為了一己私利,都得讓平民佔據大片土地。這樣一來,在妖獸面前勉強維持的寶貴地盤,要想以此享受富貴生活,就不得不沿縱軸拓展。

市民共管委員會在過去的幾天時間內不斷清點、接收舊山奔統治者的財產。他們知道這幾年變本加厲的橫徵暴斂讓舊統治者變得很有錢,但他們沒想到竟然能這麼有錢。

整座城市在名義上都是王室與教士的私產,這在過去是人所共知的。其中一部分垃圾堆垃圾建設起來的違章建築是王室與教士“出於仁慈”出租給平民的居住區,雖然這塊地盤在名義上不屬於平民,貴族與軍官來了便能作威作福,哪怕把“違章建築”都拆了,也不用賠償一分錢,但這並不妨礙舊統治者以租金為名,實打實地搜刮人頭稅。

平民入住需要每十天交一次稅,不足十天按十天算。哪怕他們住進來後,不論是住所還是別的什麼,全都由平民自己建設,都必須向王室與教士上交近半財產。

是的,近半財產,而不是近半收入。

反抗當然有,但在熱武器和修仙資源堆出來的暴力面前,平民只能忍受。

在如此嚴酷的搜刮下,絕大部分平民在事實上成了貧民。他們唯一不會被剝奪的財產,就是身上僅有的補丁衣物。這不是因為舊統治者心懷善念,好歹給他們留幾件衣服,而是嫌自己出行時再怎麼清理周邊都會有平民冒出來,衣不蔽體的平民露出枯瘦的身軀,會讓自己不高興。

這樣想來,用打了補丁的破布衣服蓋在身上,起碼像是貧民窟中的迷彩。只要目光不往那看,就不會看到平民那“毫無美感”的軀體。

食物自然是難以獲取的。

坎波迪亞在靈氣復甦後就丟失了大量糧食產區,在之後也沒能建設起武裝農場。坎波迪亞平民被教士們驅趕著在“不會有妖獸出沒的地方”開展勞作,好歹本地的天時與地利不錯,才讓他們憑著已被野化的作物,在教士和貴族眼裡“有些價值”。

上好的糧食和蔬菜是不可多得的,都要上交,平民們連一口都吃不到。根莖類作物在這裡犯教士們的忌諱,於是人們竟然開發出在熱帶地區種植土豆的能耐。

不相宜的自然環境使土豆生長非常艱難,但人們不能在乎這些。土豆的塊莖、土豆的莖葉,都被他們嘗試食用。

與之類似的農作物嘗試還有很多,平民們本著“吃不死就往死裡吃”的念頭,總算撐到了今天——即使坎波迪亞人口相對五年前銳減了四成。

一些“奇葩”貴族老爺喜歡的活動之一,便是到貧民窟去逛一圈,看看誰家有看起來皮相不錯的男男女女,丟下一包穀米,把人拉走。

狠毒一點的連穀米也不會留下,而是直截了當地把人掠走。

長期生活在飢餓中的平民,在正常情況下,壓根不是貴族老爺們會喜歡的型別。這幫貴族對掠來的平民,大體有兩種玩法。

相比另一種,較主流的甚至稱得上仁慈。他們想要玩物填充玩具箱,而玩物不能從貴族裡找,平民又因為飢餓而瘦弱不堪,便只好花一段時間餵飽他們,“把奴隸養結實了才好玩”。

這幫傢伙甚至衍生出了附屬玩法。他們要在其他貴族面前秀一把審美、秀一把眼力,就會邀請貴族與自己一同去貧民窟,在規定時間內“挑選”平民,丟穀米掠人,帶回家精心照料,在大概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後比美。

這叫做挑人,比贏的“奴隸”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貴族的獎盃,比輸的可就不好說了。

下場還算好的是被全無顧忌地玩一通,或者賞給下人,這樣起碼能多活一段時間。下場差的,當場人就無了,化作冤魂不知去向何方。

我不太清楚這種情況下究竟是活得久一點還是當場死了更好,希望大夥都能永遠不清楚這兩者到底哪個更好吧)

這是“還算仁慈的”主流玩法,非主流玩法則直接進入比美失敗環節……

這幫人罄竹難書、罪有應得。公開審判連殺兩千多人,這已經是衛戍部隊嚴格按照規定,絕不以不確鑿證據定罪,證據鏈不足難以定罪的都不論罪,才壓下來的最終審判人數。

若是放開了指認,光殺頭都得殺幾萬顆,那可真是人頭滾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