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花了大概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總算是把這個劇本給看完了。

說真的,這還多虧是了港城人寫的劇本,要是正規的藝術院校畢業的編劇寫出來的劇本,他恐怕得話花一整天時間來觀摩。

港城電影向來以劇本簡單而著稱,據說在港城電影最興盛的時期,他們很多導演拍戲根本就不要劇本的,通常都是把演員和劇組拉齊,然後導演一邊講,一邊拍,至於最後拍出來的是個什麼東西,連好多演員自己都說不出來。

哪怕是現在,港城也有一位很著名的藝術大導演,叫大衛王,他拍電影就從來不用劇本,想到哪裡拍到哪裡,他拍一部戲,往往要用一兩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而在沒有看到成片之前,連他的主演都不知道自己拍的是個什麼故事。

可是神奇的地方就在於,這位大衛王的電影,卻經常是各大電影獎項的香餑餑,他不但在國內能拿獎,在國外也能拿獎,西牛賀洲那邊,有好多國家都對他的電影趨之若鶩呢。

所以在港城拍電影,能看到劇本就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你就別想這劇本能給你提供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了。

因此當吳良看完這個劇本之後,他也只知道這部電影大概講了個什麼故事,那就是一個關於大俠的恩怨情仇。

說的是在清末民初的時期,長安城裡有那麼一個大俠,武藝高強,生性善良,但卻過得渾渾噩噩,家裡開了個武館,他每天除了教導徒弟們練武之外,也沒什麼更大的目標和理想了。

然而時局突然大亂,掀起“庚辛變法”的幾位朝廷義士突然被逮捕,支援他們的皇帝也被他自個兒的老媽篡了權,軟禁在了宮裡,原本如火如荼的“庚辛變法”,突然就沒了聲息。

這幾位義士的同夥當然不幹,設計準備劫天牢,一不留神,就把長安城裡的這位大俠給牽連了進來。

之後就是大俠大戰朝廷鷹犬,打得是天翻地覆,日月無光,大結局他誰也沒救出來,只是將朝廷的鷹犬殺了個精光,而拯救國民於水火之中的“庚辛變法”,就這樣中斷了,大俠也對朝廷徹底失望,準備做一個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獨行俠。

從這個結尾來看,岑叔似乎連續集的準備都已經做好了。

可是吳良看得索然無味,通篇除了打打打,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原本故事的背景不錯,稍微深挖一下,應該是個救國救民頗有思想的好電影,但可惜港人對這方面並不重視,他們的電影,大多是打得熱鬧就行了。

這部電影唯一的優點,或許就是夠熱血了。

一想到這裡,吳良立刻從腦海裡將系統召喚了出來,朝他問到:“你有什麼建議?”

“已搜尋到符合要求的歌曲。”系統機械地回答道。

吳良立刻調出歌單,一長串看上去就很雞血的歌名出現在了他面前。

嗯,也不用多看,第一個歌名就很讓他滿意。

《男兒當自強》,是這個名字吧,聽起來就很中二滿滿啊!

吳良毫不猶豫地兌換了這首歌,點開播放,一陣激昂的音樂聲突然在他腦海裡響起,差點兒嚇得他一個翻身摔倒了地上。

歌聲先以鼓點開唱,然後是琵琶、嗩吶、笛子,樂器相當繁雜,可是氣勢卻一點兒也不輸,立馬就讓人有一種熱血湧上腦子的沖動。

最妙的是,這竟然還是首潮州話唱的歌!

吳良躲在無人的角落,靜靜聽完了這首歌,結尾之後,他只有一個感嘆:這首歌,太特喵的然了,而把它拿來做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太特喵的浪費了!

可惜啊,自己是第一次跟港城電影人合作,為了不讓他們看低,哪怕這首歌有點兒大炮打蚊子的感覺,他也只能先拿出來,把場子鎮住再說。

於是他找旁邊的老周要來紙筆,當即就開始蹲在小板凳上寫了起來。

那邊廂,岑叔還在認真地導著他的戲,不得不說,這些老牌的港城導演,雖然對劇本不怎麼重視,但是導戲的時候還是很認真的,從他聲嘶力竭的怒吼,一聲聲知道把嗓子都吼得沙啞就可以看出來。

正在岑叔沉迷於揮斥方遒不亦樂乎的時候,吳良已經譜好了他的樂曲,拿著歌譜來到了岑叔身後。

“岑導。”他拍了拍岑叔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