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遊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吳良三人在小飯館裡敘舊的時候,另一邊,讓眾人望穿秋水的鐘家老爺子一行人也終於來到了育才中學。
鐘老爺子是昨晚到達渝都的,一落地就被渝都市的領導們請去赴了宴,結果今早又回故居去看了一眼,所以直到中午的時間,才堪堪來到學校。
校領導簇擁著他又去用了午飯,這才開始正式參觀起了校園。
說起來,鐘家雖然持之不懈的資助了育才中學兩三百年,但鐘老爺子,這還是解放後第一次回到這所學校。
所以學校裡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新鮮的。
這次陪著鐘老爺子一起回來的,還有另一個鐘家的成員,那就是鐘老爺子的侄子鐘晉鼎先生。
鐘晉鼎是鐘蘊文先生胞弟的小兒子,當年鐘家舉家遷移,鐘老爺子的父親的二姨太在米國生下了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鐘漢聲,結果鐘漢聲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八歲就去世了,只留下一雙兒女鐘韻玲和鐘晉鼎。
鐘韻玲女士如今已是米國國家交響樂樂團的一名資深小提琴家,而鐘晉鼎,則留在了鐘蘊文老爺子的身旁幫忙。
這位鐘晉鼎先生長相普通,才能普通,做什麼都顯得不起眼,但它有一個長處,那就是他特別能認清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不管做什麼,都小心謹慎,從不越線,正因為如此,鐘蘊文老爺子非常信任他,不管去哪兒,幾乎都會把他帶上。
在鐘家,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鐘晉鼎比鐘蘊文老爺子的兩個兒子更像是他的兒子。
此次回國,鐘蘊文老爺子自然也把鐘晉鼎帶回來了,而且看他的樣子,他似乎是準備等自己過身之後,把國內的這個攤子全都交給鐘晉鼎。
有了這層關系,不管是渝都市的領導,還是育才中學的高層,都對鐘晉鼎先生同樣十分看重。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進校園,沿著林蔭小路四處逛了一圈,最後來到了學校的藏書樓——鶴年樓。
這座鶴年樓,正是以當初前清的秀才鐘鶴年老先生的名字為題建造的,事實上,這裡就是當年鐘傢俬塾的原址。
不過歷經兩百年風風雨雨,這裡當然不可能還保持著當初的原貌了,在育才中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裡也曾經幾經改造,除了一些依舊保持著古代建築風格的雕樑畫柱之外,如今的鶴年樓,早已充滿了各種現代化的色彩。
不過回到這裡,鐘蘊文老爺子仍舊是滿懷感慨。
“這根柱子,”他走到樓前的一根堂柱面前,無限感懷地說道:“我還記得,當年我曾經在這下面刻過自己的名字,你們看,就是這裡,依稀好像還留著一點痕跡。”
他倒是興致勃勃的指著柱子下方的一點刻痕充滿了喜悅,可旁邊的人卻不怎麼笑得出來了。
我說老爺子您這麼德高望重,結果說的卻是幼年時狗屁倒灶的事,您不覺得羞臊嗎?
然而難得回一次故土,眾人總算都能理解這種情緒,倒也陪著他一起笑了起來。
然後鐘老爺子又走進了藏書樓。
“我記得藏書樓裡有一本書,是清中平年間由名士韋一笑先生所著的《侃世雜記》,這本書當年可是禁書,我家祖上冒著殺頭的危險把它保留了下來,不知道今時今日,這書可還在嗎?”他滿懷興致的問校領導道。“這……”校長郜晏中沉吟了一下,似乎並不知道答案的樣子。
倒是旁邊的紀委書記胡彥屏說道:“在,這本書還在,不過04年的時候,被我們當做文物交給渝都市博物館收藏保管了,您也知道,論起保護文物,他們肯定比我們專業,所以……”
“嗯,我知道了。”鐘蘊文老爺子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追問這本書的下落。
參觀完藏書樓之後,今天的行程基本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下午剩下的時間,鐘老爺子將在學校的小禮堂有一場演講,然後到了晚上,就是學校的校慶晚會。
這時候,吳良三人才剛剛吃飽喝足從飯館裡走出來。
站在馬路邊,吳良問大張玲道:“下午你去哪兒,還在學校繼續逛嗎?”
“不了。”大張玲回答道:“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想多留在家裡陪陪父母,不過晚上我會過來看晚會,加油哦,我等著欣賞你的表演!”
說完她還給吳良鼓了鼓勁。
吳良笑道:“好,晚上一定好好表現,堅決不讓米國人民失望!”
“貧嘴!”大張玲笑著捶了他一下,回身招停了路邊的一輛計程車,然後向兩人到聲別離開了。
現在只剩下吳良跟猴三兒。
“你呢?”吳良又問猴三兒到:“你不進去看看嗎?”
猴三兒撇撇嘴道:“我一直都在渝都,隨時都能進去看,今天人那麼多,何必非要去跟他們擠呢?算了,我也晚上再來吧,給你加油打氣,雄起!”
“好。”吳良點了點,獨自走向了校門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