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莫錦良這番話,實際上就已經相當於在拒絕吳良了。

但吳良並沒有放棄,他很敏銳的察覺到了莫錦良在不滿什麼。

於是他立馬解釋到:“你誤會了,我說的不發行,是真的不做發行,我這張專輯,準備只做預售。”

只做預售?

莫錦良再一次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預售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明白,就是觀眾先預訂,然後按照觀眾預訂的數量來製作專輯。

這種方法,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按需生産,觀眾要多少,我們就做多少,不會浪費,也不會存在賣不掉的狀況。

只是這種方法既然這麼好,為什麼從來沒有歌手會這麼做呢?

道理很簡單,首先,不是沒有歌手做預售,只是大家通常都只把預售當成是輔助手段,真正的銷量,還是要靠市場來支撐,否則預售如果只賣出去幾百張,難道你這盤專輯就只做幾百張嗎?

其次,預售需要歌迷對專輯有極大的信心,又或者是對歌手有極大的忠誠度,否則一張新專輯上市,歌迷連裡面的歌都沒聽過,憑什麼就要先花錢把專輯預訂下來?

又或者專輯裡面的歌大家已經聽過了,那還有什麼必要去花錢再買?

所以做預售的專輯,通常都是那些非常大牌的明星,又或者對新專輯很有信心的歌手。

可吳良絕對算不上是大牌明星,那就是說……他對自己的專輯很有信心囉?

莫錦良回想了一下他所知道的吳良創作過的那些歌曲,在這一點上,他倒是不得不承認,吳良的確是配得上他的信心。

不管是《十年》,《白狐》,又或者是《笨小孩》,《雙截棍》,再或許是《湘潭》,《千千闕歌》,這些已經流傳在外擁有著龐大人氣的歌曲,都絕對值得任何一張專輯把它們捧成主打歌。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所有的歌曲全都出現在一張專輯裡面的話……

那畫面實在太美,莫錦良都有些不敢看了。

只是莫錦良還有些疑慮,就憑這樣,他就敢做預售嗎?

而且按照吳良的說法,他不只是做預售,他還是“只”做預售。

也就是說,除開預訂的數量,他不會在任何渠道再多賣一張專輯。

這得有多大的信心啊,只怕都已經突破天際了吧?

於是莫錦良不得不問了一句:“如果只做預售的話……那你覺得你能賣出去多少?”

這個問題很現實,賣的少了,吳良鐵定是虧本,說不定他的製作費用,還不夠火山開出來的那200萬保底,這樣一來,那200萬就純屬是個笑話了。

可是賣得多了……

咳咳,這個問題莫錦良就懶得去想了。

一個直播間主播,突發奇想想要做預售專輯,他能賣多少?

知道去年天王和鈺發行的新專輯總共賣了多少張嗎?

8836張!

沒錯,這就是一位天王去年一整年的新專輯銷售數量,8836張!

這不是和鈺已經老了,又或者是他已經過氣了,這就是歌壇的現狀,這就是目前整個音樂市場的購買力!

而且莫錦良還記得,去年一整年的銷售冠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