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翎清楚地知道,剛才的胸甲和早就準備好的匕首,顯然能夠證明沈墨早就知道她的刺殺計劃,可他是如何得知的?

正在楊雁翎姑娘惱恨萬分,怒發如狂之際,她一眼看到了統帥沈墨手中那把寒光四射的短劍“春江連海”。

“沒錯,你終於發現了,”這時的沈墨冷冷笑了笑,把這把短劍舉到了楊雁翎的眼前。

“你在這之前露出了很多破綻,我弟子顧天元臨死之前,終於還是想通了一切。”

“於是他利用這把短劍,將你的整個陰謀告訴了我,他讓孔天樞轉交這把劍的時候,甚至就當著你的面!”

沈墨說到這裡,他把另一隻手裡的劍鞘慢慢轉了個方向。

在劍鞘的正面上,刻著“春江連海”四個字的,可另一面上卻有用短劍的劍尖,歪歪扭扭挖出的兩行字跡。

楊雁翎仔細一看,就見上面寫的,居然是兩句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這是什麼意思?”楊雁翎咬著牙,雙眼血紅,憤怒地問道:

沈墨冷冷地說道:“顧天元知道,即便是把它擺在你的面前,你也看不懂!”

“這四句詩,是由本朝包龍圖包公寫於端州的。顧天元把他刻在劍鞘上,就是為了提醒我,這首詩後面的四句。”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在後面的四句裡,蘊含的意思非常清楚。在這件事中還有人居心叵測,最後回到通州的那個傢伙,就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

“在我弟子顧天元臨死前,他用短劍把它刻在了劍鞘上,他知道我一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可惜我那弟子才智冠絕於天下,卻是身有重疾難以治癒,不過他還是在最後的時刻到來之前,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你的奸謀,還把訊息送到了我手上!”

“這把名叫‘春江連海’的短劍,就是他奮盡全力,為我華夏民族做的最後一件事……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而你卻不過是蛇鼠而已!”

“原來如此!”

這時的楊雁翎才明白,當時顧天元在那座山谷裡,大家脫險之後為什麼會久久站在山崗上,吹著凜冽的寒風遠望殘陽。

原來他重病後,躺在那裡不斷地咳嗽時,卻是在隱藏著自己在刀鞘上刻下字跡的聲音。

原來他用白布包裹著這把短劍,當著大家的面展示出來,卻是隻露出了春江連海的那一面。

後來又將劍包好之後,就連孔天樞也沒有再去開啟它。而是在到了通州之後,直接將短劍送到了沈墨的面前!

顧天元,這個執拗而勇猛的漢子,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居然用自己的智慧,爆發出了這樣勇敢決絕的行動!

……

而這時華朝宗卻愣在了原地,他神情中帶著難言的痛苦向沈墨問道:“統帥,既然如此,為什麼顧先生不當場揭露楊雁翎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