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蒙古軍隊的序列裡,所謂的火炮一共分為兩種。

其中第一種就是剛才看到的,這些用鐵鏈子和大釘子固定在地上的鐵炮,他們是用泥範和鑄鐵鑄造的。

這種火炮在脫模之後,還要在炮膛的後方鑽出用來插火藥引信的洞眼兒。

與此同時炮膛的內壁上,他們還要用人力和簡單的機器打磨拋光。

這種火炮在鑄造的時候工藝並不細緻,而且廢品率極高。往往在鑄鐵炮身脫模之後,品炮身上就會降溫不均衡產生的裂縫,或者是大大小小的鑄造沙眼和氣孔,這都是很平常的事。

甚至有些鐵炮上的氣孔都能塞進一個人的拳頭……當然這些廢品火炮鑄造出來也不能用,只能砸碎了回爐重鑄。

在這中間汰了大概一半廢品之後,剩下挑選合格的火炮鑄件,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和鑽孔就完成了。

不過因為現在鐵木真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對於這點浪費根本不在乎。而經過他的試驗後,發現這種火炮的威力也是強悍之極。

他們能輕易的將二十斤重的大鐵球射出去一里遠,這些沉重的鐵球可以砸得對方的城牆城門和防禦工事粉身碎骨,四下飛濺。若是砸在整齊列隊的軍隊中間,更是足以形成一串慘烈的殺傷。

迄今為止,蒙古軍隊還沒有研製出可以應用於實戰的開發彈。他們試製開花彈上的火藥引信,不是提前在炮膛裡爆炸,就是打出去之後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熄火。

像這樣的開花炮彈,能成功落地爆炸的還不足五分之一,但是卻經常造成炮毀人亡的慘劇。所以蒙古軍隊裡還沒裝備可以爆炸的開花炮彈,但是鋼鐵鑄成的霰彈卻在他們的炮兵部隊裡有不少儲備。

這些霰彈都是由打碎的次品火炮鑄鐵渣、還有鵝卵石和碎石組成的。一炮打出去之後橫飛亂撞,在百米之內殺傷力驚人。這也使得蒙古人對自己的火炮,有一種極其強烈的信心和自豪感。

到目前為止,蒙軍對於這種火炮的應用,還是僅限於用它來攻克堅城。因為此時的蒙古大軍野戰無敵,根本不需要任何武器來幫助他們消滅對方的敵軍部隊。

而這一次的襄陽和樊城,顯然就屬於這種難以攻克的堅城。所以託雷在率軍前來之際,也帶上了七十門這種兇狠之極的火炮,就是打算在攻城不利的時候,用它來砸碎敵軍的城牆。

……

與此同時,蒙軍的手上還有另外一種叫做火炮的東西……實際上這玩意卻跟炮一丁點關係都沒有。

這種東西是一種爆炸武器,被蒙軍鑄成了桶形、圓形、罐形、和覆碗形四種形狀,實際上和金國震天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蒙軍在一開始就確定了這種火炮是用投石機來投射的,在這一點上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受到了金軍的啟發。

這些所謂的火炮,個頭比人腦袋稍稍大上一圈,是個大概一厘米厚的鑄鐵殼子。蒙古人在裡面塞上火藥之後點燃引信,用投石機發射出去,一旦在敵群裡爆炸也是威力非凡。

喜歡南宋第一臥底請大家收藏:()南宋第一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