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2章 河山血染怒爭鋒、兩強相遇、方見英雄(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到火炮就位之後,飛狐口已經是如通銅牆鐵壁。只要關城上有足夠的炮彈,在遠距離開花彈殺傷,近距離霰彈轟擊之下。這條四十米寬的通道上,炮彈幾乎可以形成一條火流!
敵軍再多也無法攻下飛狐口,如今這裡是徹底安全了。
趙錦屏就在這裡駐守飛狐口,同時將此地的戰況向著古北口的統帥報告。
而這時的古北口,已經開始了一場宋蒙之間,史無前例的猛烈炮戰!
……
在古北口城下,當蒙軍到達的第二天清晨,孛魯命令所有鐵火炮開始進入陣地。
這時城外的方格短牆已經砌好。這些蒙軍火炮呈四方型排列,每一門火炮周圍都有石塊砌築的矮牆作為保護。
按照孛魯的設想,這樣的防護措施,可以將通州開花彈對蒙軍操炮人員的殺傷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蒙軍在襄陽交戰之後,也迅速裝備了火炮用的霰彈。因為這玩意兒的工藝實在太簡單了,製造起來比實心炮彈不知要簡便多少倍。
蒙軍的霰彈是用堅韌的生馬皮製成的一個筒子,正好可以放在炮筒裡發射出去。在那裡邊裝滿了葡萄粒大小的鐵彈丸。
當彈丸數量不足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把破損的箭頭,甚至小塊的鵝卵石塞到裡面充當炮子。
就和通州軍的霰彈一樣,這種蒙古霰彈也是用於近距離轟擊敵軍衝鋒隊伍的。雖然這些霰彈是倉促製成的,可是僅從蒙軍霰彈的彈丸重量來講,它們已經比金國彈藥要先進許多了。
……
其實所有的武器製造,都是一個國家軍事理念,和工業能力的延伸。
這就像是沈墨的後世,蘇俄政權制造的武器一向以傻大黑粗著稱,但是實際上他們卻異常結實抗造。這樣的武器無論在多麼嚴酷的環境下,都可以保證他能打得響、用得上。
這種簡單而結實,容易製造而且造價低廉的武器設計風格,就是蘇俄從二次大戰中,嚴酷的作戰環境和巨大的武器需求中誕生的。
反觀另一面,沈墨的前世,東瀛製造的武器則是另一種風格。
尤其是在二戰階段,友坂式步槍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三八大蓋兒),變態的追求射擊精度,就是因為東瀛的資源貧瘠,難以承受火力覆蓋敵軍的作戰模式造成的大量彈藥消耗。
至於日軍的南部式手槍和歪把子機槍,設計理念就更是隻見一隅、不見全域性。通充分體現了東瀛人死板守舊,擅於在小處精雕細刻,卻忽略了大方向的民族性。
如今蒙古人製造的火炮,卻是一出手就明顯比金國高了許多,這一點從霰彈上就能體現出來。
由於金國打到最後已經是國小民貧,所以他們總是想用最少的資源,辦最多的事。所以金國人制作的火龍炮看似彈雨密集,但是實際上由於炮身厚度不夠,發射出去的霰彈只有米粒大小。
這樣的霰彈在近距離內雖然能造成密集殺傷,但是彈丸的殺傷距離和穿透性,卻比更大顆的霰彈要差上許多。
喜歡南宋第一臥底請大家收藏:()南宋第一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