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份報告一下就讓唐天璣想到:如果要是把大口徑火炮的炮身急劇縮短,使得它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那就可以很大的減輕重量,使得大口徑重炮的移動效能立刻提高几倍!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門大口徑火炮就在專門研製的火神小組成員手上,被設計了出來。

沈墨在山東的這段時間,當然不可能把通州的事管得面面俱到,試驗性武器這樣的事,更是不可能把檔案送到山東去讓他簽署。

更何況現在神工營的孩子們,也有了很高的專業素質。最起碼在實驗中發生人員傷亡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這個離奇古怪的火炮實驗就這樣進行了下來,並且還生產出了這樣一門怪里怪氣的火炮。

沈墨一看見這東西,就知道這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大口徑臼炮!

這種火炮既然在歷史上曾經出現,並且大行其道很長時間,就說明確實有它存在的理由。

首先,由於臼炮的身管並不長,所以火炮的口徑可以做得很大。另外這種火炮同樣由於身管短,所以它發射的炮彈彈道非常彎曲,必須要向天發射才可以打到敵人。

可是正是這麼個原因,使得臼炮因此獲得了一項絕技……它可以打到障礙物或者戰壕後面的敵人!

所以,實際臼炮在歷史上,根本就是迫擊炮的原始模型。

……

但是沈墨看到了這幫神工營孩子們製作出來的樣炮,他還是大大的搖頭……因為這東西畢竟還是太重了!

在沈墨的建軍思想裡面,軍隊的移動速度,一直是被他作為最主要的戰鬥力計算在內的。

所以這種大口徑火炮,受限於南宋時代的道路環境,它依然難以跟隨軍隊做快速機動。

要想知道道路對一支軍隊、乃至於一個國家有多重要。這裡可以用一個具體事例來證明。

在羅馬時代,當時的馬車雙輪之間的寬度,實際上取決於那個時期馬匹的身軀寬度。所以兩匹馬能夠在車轅間並排行走的寬度,就成了馬車兩輪之間的距離。

而這樣的馬車一旦上路之後,他的輪子軋出的深深車轍,就會使得其他寬於車轍的車輪,或者窄於車轍的車輪,在這樣兩條深溝一樣的道路上完全無法行走。

就這樣,羅馬時代的車輪間距,就一直在後世的歐洲,沿用到了蒸汽火車時代。

隨後因為這樣的馬車輪距給人們造成的習慣,在後世的歐洲修建鐵路的時候,又約定俗成的採用了這樣的寬度。

再到後來,以至於美國宇航局製造大推力火箭的時候,為了方便讓火箭引擎在鐵路上運輸,就要它設計得不能寬過火車車廂的極限。

就這樣,要是嚴格說起來。當今最先進的登月火箭引擎直徑,其實是取決於羅馬時代馬屁股的寬度!

這種極度匪夷所思的因果關係,就這樣離奇的形成了!

喜歡南宋第一臥底請大家收藏:()南宋第一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