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傑上輩子創作的時候就有一個習慣。

他會先想歌詞,然後透過歌詞確定一首歌的核心故事,再由故事延伸出匹配的曲子。

很那說這種方式的好壞,只能說每位創作人的習慣不同。

周宇傑腦海裡過了一遍《雙節棍》的調子,用自帶的電腦開啟早就準備好的歌詞。

說實話,這首歌幾乎不用周宇傑刻意挖掘記憶。

它的曲調和歌詞早就烙印在周宇傑的dna裡,腦海中第一個音符響起,就自然而然地響起了旋律和每一句歌詞。

他深吸口氣,將精氣神調整到最佳狀態,帶上隔音耳麥,整個人的氣質一下子沉了下去。

一旁的小青也注意到了周宇傑的變化。

他當即心頭一凜,將攝像機鏡頭對準周宇傑。

今天,他有一種隱隱的猜測,傑哥要整活了。

還不是尋常的活。

而是那種驚世駭俗的傢伙!

他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放棄了將心裡的念頭發到網上的衝動。

目不轉睛地盯住周宇傑。

他要親眼見證歷史!

.......

專輯不像單曲。

他對於各方面的要求都極高。

而且周宇傑在音樂上又有一種強迫症,關於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應該是受到了周董的影響。

在音樂領域,從來是精益求精,容不得半分的退讓。

所以在錄製《雙節棍》的時候,一遍遍地錄製下來,幾乎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不知道被他推翻了多少次的版本。

有些是伴奏上的問題,有些是某一句的斷句味道不對,也有些是因為聲音切入的緩慢節奏。

這些在別的歌手眼中都不算問題的問題,在周宇傑眼裡就成了眼中釘。

單單一首《雙節棍》,周宇傑就用了幾乎一天的時間,才定下來一個初始版本。

而一旁的小青對於周宇傑這種堪稱自虐般的行為,起初是疑惑,再後來完完全全就是欽佩。

雖然他不是很清楚其他的歌手是否會像周宇傑這樣,但他料想即便有也只是少數了。

否則華語樂壇也不會淪落到至今青黃不接的地步。

眼見周宇傑滿臉興奮和疲憊地走出錄音室。

小青當即遞過溫水。

“傑哥,進度怎麼樣?”

“比我預想的要快了,已經把第一首歌基本錄製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