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圍觀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

不少人在人群中議論紛紛。

“聽聞這江州燕王,文采斐然,才華橫溢,不知真假?”

“哈哈,才華橫溢又能如何?不過一個草包罷了!”

“是啊,看他這幾日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有些看不懂……”

“這光跑圈,就能剿匪麼?”

“跳樑小醜!”

很多人頻頻搖頭,只覺得這個燕王,是個會作秀的傢伙而已,其他本事,是真的一點沒有。

然而……

當這“三個字”出來的時候,還是讓不少人為之震驚的!

“殺倭令!”

紅色的紙,黑色的字,卻是一股殺氣撲面而來。

那周權都忍不住驚呼一聲。

這字,有殺氣!

而後一群人,再看那內容……

“為傳檄事:江東之境,東海之濱,苦倭寇禍亂,於今三十餘年矣。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所過之境,船隻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其擄入賊中者,剝取衣服,蒐括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

男子日給米一合,驅之臨陣向前,驅之築城濬濠。婦人日給米一合,驅之登陴守夜,驅之運米挑煤。婦女而不肯解腳者,則立斬其足以示眾婦。船戶而陰謀逃歸者,則倒抬其屍以示眾船。倭寇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此其殘忍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減者也。

自秦漢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倭寇竊大炎之財,惑民眾隨之。佔濱海無數,下逮兵卒賤役……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祗。李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忠至梓潼亦祭文昌。倭寇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汙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泱泱大炎,更有充倭寇者,殺兄弒父,凌辱鄉里,顛倒人倫!

江東海濱,危危可及!

大炎王朝,危危可及!

孤奉天子命,統師一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嚐膽,殄此凶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找出被脅之民人。

驅逐倭寇,護我山河!

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

是用傳檄遠近,鹹使聞知。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征剿者,本王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倭寇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王禮之幕府,待以賓師。倘有仗義仁人,捐銀助餉者,千金以內,給予實收部照,千金以上,專摺奏請優敘。倘有久陷賊中,自找來歸,殺其頭目,以城來降者,本王收之帳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脅經年,髮長數寸,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一概免死,資遣回藉。在昔漢室之末,群盜如毛,皆由主昏政亂,莫能削平。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為分別也。

本王德薄能鮮,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鑑吾心,鹹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驚!

這一篇討賊檄文一出,登時一股磅礴之氣,撲面而來!

所有人,都看得驚了,並且熱血沸騰!

“好!”

那周權,更是看得眼眶溼熱。

真是一片好文章!

霸氣凌人!

文中,先是寫出倭寇之禍,而後細數他們的罪責,罄竹難書!百姓苦之久矣!又寫出這江東之地,多少人為了利益,為了錢財,已經忘了江山社稷,已經忘了天地君親師,爾虞我詐,敗壞朝綱!

而今日,劉哲雖只有一萬兵馬,但也想剿滅倭寇,還這江東一片清淨,一片安寧。

拳拳報國之心,日月可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