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群來之前,絕對沒想到。

這個被人稱作敗家子的燕王,口才竟然如此了得,而且引經據典,條理清晰無比。

看來,他得認真一些了。

喝了一口茶,他呵呵一笑。

“認真了,嶽先生要認真了!”

“哼,這燕王不過是誤打誤撞,他肯定是要敗的!”

“幹趴他!”

這些荊楚文人,也完全不要面子了。

好傢伙,這已經不知不覺,第九艘船了。這嶽群,可是寄予了他們很大的希望的。這要是敗了……

那……

這燕王,可就是真的無人可擋了嗎?

嶽群看著劉錚,淡淡道:“既燕王論道修家修天下,嶽群有一問。”

劉哲一笑:“先生請說。”

嶽群道:“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事。殿下以為如何?”

劉哲微微一驚,第一次驚訝地看著眼前這個嶽不群……不對,嶽群。

此人這個問題,已經算是相當尖銳了。

看得出來,這個嶽群,並非那些凡夫俗子,是胸有溝壑的那種治世能人啊。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中國自古以來的治理體系,一直是“人治”,也就是說,中國人民,總是期待會出現一個“聖人之治”!

而在西方國家,卻是法治。

當然,這是因為體制,歷史,等等複雜原因造成的。

如今的大炎王朝,實際上就是人治。分封制的制度,使得大燕境內,每個州的情況都各有不同若這個州的藩王,是個聖人,那很明顯,這個州,便很繁華富庶。但若這個州的君主,是個昏君,這個州,便貧窮,常被凌辱。

嶽群問這個問題,其實很扎心。

因為現在劉哲的江州,便是法治!

這在當今社會上,是不被認同的。儒家思想,才是封建王朝的主流!

所以,劉哲聽得哈哈大笑:“孟子同有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先生以為如何?”

嶽群聽得,又是一愣。

好傢伙。

劉哲這次,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問題。什麼人治,法治,其實都是卵的。不管是人治,還是法治,實踐才是真的!不然都是空話!

嶽群繼續笑道:“先王御賢,王者御治,霸道御謀!殿下以為如何?”

“好!”

這一句話,全場叫好。

自古以來,關於帝王之術,總結就有這三個。一為帝王道,為者堯舜,也被稱為先王之道,以道德治世。

二為王道,成於夏商周,後世王者多有偽名效法的,依法治市,厲兵秣馬,勤政為民,圖強於列國而自先強之。

其三,便是霸道。春秋五霸的代天子之術,以武力征服天下,也稱不擇手段謀取天下之術。

正好。

秦國二世而滅,便充分說明了法治的殘忍程度,也給後來儒家成為主流,打下了夯實的實踐基礎。

劉哲呵呵一笑。

果然,又是這番論道。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