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劉哲的期待(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在司徒末師徒兩人,剛剛在王府安頓好,司徒末便提出,要來這大討論的現場轉轉。劉哲開始還不知道原因,現在才知他可能早就猜到,有人不服。
果然。
司徒末一出現,全場刷刷刷的眼神,全部看了過來。
“就是他?”
“呵,此人怕是比我祖父都老!”
“還能吃得下飯,拿得起筆嗎?”
眾人一個個揶揄大笑。
方銘淵,和沈若愚,此時也並不知這司徒末,是何方神聖,但既然被燕王看中,他們自然也站起來相迎。
“無需客氣,一同坐便是。”
司徒末呵呵一笑,雲淡風輕。
方銘淵和沈若愚都忍不住對視一眼。好傢伙,這個老頭子,還真不客氣啊。不管本事多少,這控場能力著實可以。他往這最中間一坐,氣質斐然,氣場著實十足。
劉哲也是哭笑不得。看來這司徒末,為人處世方面,還是些許欠缺。但他對司徒末的敬業精神,還是深感欽佩。
他剛到這江州,就忍不住來這大討論的現場,目的很明確,他是來選人的!
劉哲打算將這江州內閣,交給司徒末打理。兩人一路上,便交流了很多這內閣方面的看法。實際上,劉哲只是提出一個大概的概念來但是,這司徒末,卻是已經在短短時間內,在腦中形成了一個具體的機構!
這才是讓劉哲真正吃驚,不惜親自給他牽馬的原因。
僅僅來江州的路上,這司徒末,已經將這內閣的大體機構,給構思出來。
內閣議政,君主決策,六部執行。
內閣必須從一開始,就摒棄“從容陳論”比較虛範的議政形式,採用“票批批答”比較實在的議政行為,議政被納入決策程式之中,儘管內閣票擬需經君主批紅才能成為決策,但同樣沒有內閣的票擬,中旨傳出,也被視為不符合程式,六部可以封駁。
這就形成了對君主“任心而為”的一種制約。
以六部為主幹的執行機構也可以在內閣票擬,君主批紅前對重大政事發表意見,這便是司徒末提出來的,內閣之外的,一種極具特色的廷議制度。
凡王府政事,必令廷臣會議,然後請昭定奪。
參預廷議官員一般為九卿:江州的六部參事,都御史,通政史和科道官。又事涉有關機構,有關機構長官亦參與廷議。
更讓劉哲驚喜的是,司徒末提出,君主和內閣不例參加廷議,便於官員充分發表意見,不受決策者的影響。二是有科道官的參與。三是廷議達成的共識,
“從眾議之多者”,即以與會多數人的意見為準。
這意味著什麼?
這已經是後世的,投票形式的議政權!
換句話說,這已經相當於後世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雖說,這些官員,肯定代表的,還是各自勢力的利益。
但是,這種流程,已經有了人民代表的雛形!
所以說。
內閣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可看出司徒末此人的鬼才,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現在……
只差一步!
只差一步!
所以,劉哲此時也很期待。
這司徒末接下來的表現。
他會不會打破舊格局,帶領江州,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喜歡大燕戰紀請大家收藏:()大燕戰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