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

司徒末渾身一震,眼睛放光:“何為內閣?”

劉哲微微一笑。

我就不信你不好奇!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過分封制,而後便是郡縣制。

正如先前所說。

無論是分封制,還是郡縣制,都有著很明顯的優點,以及弊端。如今的大炎王朝,便是延續大漢時期的分封,郡縣,綜合體。

別人不知道。

但劉哲卻明白得很,後來的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郡縣制。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郡縣制其實在管理一個封建王朝的時候,還是略有優越性的。

但是。

郡縣制的弊端,便在於一般腐朽,是從內部開始的。

那麼……

如何避免呢?

劉哲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很簡單。

削弱皇權!放權!

這個,在明朝的時候,就有典型的例子。萬曆二十年不上朝,整個國家,反而發展得更好。為什麼?那便是皇帝放權內閣,整個國家不僅沒有衰弱,而且還出現了萬曆中興。

當代大才張居正,開始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更多的,還是依賴朝會。

而這所謂的朝會,便是內閣。

內閣又是什麼?

這個概念,其實有些複雜,但簡單來講,就是皇帝將議政權,行政權,放權給內閣。而自己,只保管者決策權。如此一來,這內閣,便是一個帝王諮詢機構。

這也就大大減少了帝王的工作量。

可別小看這個方法的進步,要知道,明朝的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勤奮皇帝,事必親躬,事無鉅細。

但這樣,並非好事兒,不僅身體受不了,而且一個人的思想,怎會比得上這麼多人的集思廣益?

聽劉哲,將這內閣的概念,簡單解釋了一番。

司徒末,都是一臉呆滯。

他不可思議看著劉哲。因為他想不通,這自古以來,每一任的君主,都想把大權牢牢掌控在手中,可是這個燕王,卻是反其道而行。

這……

他突然,有點看不懂這個燕王殿下了。

劉哲卻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當君主,又有什麼意思?天天批奏摺嗎?他才不想那樣!這大炎王朝的大好河山,自己還沒玩遍呢。當什麼君主?

當個甩手掌櫃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