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同於之前的很多東西,這是需要化學反應的。

所以劉哲在研製的時候,還是將告訴了這些人,很有可能會發生意外。

在古代製作玻璃,需要對各種材料的比例,有著精確的計算。對此,劉哲也只能慢慢來。第一步,便是配料,除了石英礦,長石,還有石灰,純鹼,將這各種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勻,這個時候,如果在混合的時候,能加入一些鉛,就會在製作成功後,形成劉哲想要的水晶玻璃!

這個比例的摸索。

是件很費時間的事情。

因為古代沒有可以用來精確測量的儀器。

第二步,便是熔制,將配好的原料經過高溫加熱,形成均勻的無氣泡的玻璃液,一般在1200到1600度左右。這就對火爐有著嚴格的要求的,還好劉哲在傾城宮發現了一些煤炭,足以支撐高溫。

第三步,則是成形。是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成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制品。成形必須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才能進行,這是一個冷卻過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態轉變為可塑態,再轉變成脆性固態。

雖說這次劉哲是想做一個雕像,但是在在拿捏好比例之前,他還是打算做幾個鏡子先試試。他就將這液態玻璃,放在了平整的鋼鐵上,擀餃子皮。鏡面則需要設定一個模具,澆築之後打磨。

第四步,則是退火。玻璃在成形過成中經受了激烈的溫度變化和形狀變化,這種變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熱應力。這種熱應力會降低玻璃製品的強度和熱穩定性。如果直接冷卻,很可能在冷卻過程中或以後的存放、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自行破裂。說人話就是,儲存一定溫度,讓它保溫或緩慢降溫。

一群人,在旁邊,也不知道能幫上什麼忙,只能聽憑劉哲差遣,扇風的扇風,遞東西的遞東西。

這麼一折騰,就是一天。

這個時候,沈若愚也早拿回來了那梁王的畫像,劉哲當即下了命令,讓幾個隨行的匠人,按照梁王的身材比例,打造一個鋼鐵磨具出來。這個過程,也是相當繁瑣,而且需要精準度的。

誰想。

第一爐的玻璃,還是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水晶玻璃的折射率,倒是夠了,但是不夠透明!看來鉛的比例差不多,其他比例,還需要調整一些。

但儘管如此。

當眾人看到這塊玻璃的時候,依然驚為天人。

“這……”

“殿下,這是何物?”

“我的天,太漂亮了吧!”

無論是沈若愚,還是萬琴雪,還是司空清,翠花,羅慶之,此時都驚呆了。

“琉璃?這是琉璃?”

萬琴雪是長居宮中的話,忍不住捂嘴驚歎。

劉哲笑道:“這是玻璃,這只是個殘次品罷了。”

眾人聽得都難以置信。

殘次品?

殘次品就這麼漂亮了?

萬琴雪突然捂嘴道:“殿下是想,用這玻璃,做一個梁王雕塑?”

其他人也紛紛倒吸口氣。

這個想法,簡直絕了!

別說劉哲之後做的怎麼樣了,就拿現在這塊“殘次品”來說,如果真能做出這麼一個雕塑出來,整個益州的人,都會發瘋的吧?

喜歡大燕戰紀請大家收藏:()大燕戰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