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張繡吃驚的樣子,賈唸的嘴角泛起笑意。

“今在城樓上見將軍歸來,故此前來相詢”

“北伐中原之事重大,請主公前往大堂一敘如何?”

“客隨主便”

賈念回覆跟著張繡,往大堂方向走去。

快速行走在大堂中各自落座,隨後有侍女奉茶轉身離去。待大門關閉之後,張繡和賈念才緩緩出聲。

“如今我揚州不算海外兵馬以有十萬之眾,北伐中原正當此時。只是世界大變神位降臨,是否應該暫緩一段時間,待眾將士習慣自身力量之後在去北伐”

“這?”

賈念陷入思索鄭

方才聽見自己有意北伐,張繡的戰意大發。本以為會立即請命北上,卻不想反倒是讓人緩緩。也許這就是將帥之別,他們考慮的事情更加全面。

“前不久末將明悟宿命,以打破自身枷鎖,同時也看到了不少能人。主公為何不乘著世界大變各地惶恐之際網羅英才?雖宿命已經更改,但那也是一種參考”

“吾正有此意”

賈念回覆。

張繡也只是在這個問題上點了一下,緊接著迴歸主題,對著賈念詳細分析當前形勢。只不過由於是將領,所站的角度難免更多偏向純軍事。

“一年前主公聯合劉荊州出兵攻打袁術,盡收廬江、九江等地。又恰逢徐州偷襲被郭都督狙擊,不僅無功而返,反倒失去了廣陵郡”

“若以士氣而論,我軍士氣正盛。又經過一年整編,眾將士求戰之聲不絕於耳。無論是從兵力,亦或者人心來看,都以到了北伐之時”

“只是中原形勢錯綜複雜,兗州曹操、豫州袁術、徐州陶謙以及青州黃巾。僅以兵力和士氣來看,我揚州想要奪下其中一州不是難事”

“雖然分析時局並非末將所長,但卻也有些愚見”

張繡到這裡停頓了一下,顯然在鎮守廣陵郡期間,對中原動了不少心思。要不然也不出,這番長篇大論。

“豫州雖敗但實力未損,又命孫策所部大舉進軍關鄭破函谷佔弘農、洛陽兩地兵臨長安,手握虎牢威震雍、涼兩州。其實力不降反升,僅以我揚州之力此戰只怕曠日持久”

“至於兗州和我揚州並不相連,倒不如借道徐州北上青州”

“青州黃巾雖然聲勢浩大,但我揚州兵精糧足,若是能戰則必然可將其奪下。彼時一旦我揚州和徐州停戰協議到期,則徐州四面皆擔主公從壽春提兵威懾豫州,廣陵郡兵馬北上,在讓一上將從青州南下。徐州焉能久存?彼時半壁中原在手,又有揚州為後方,荊州為羽翼。便可和兗州相約,三方舉兵共滅豫州”

“如此一來中原之勢定以”

張繡的雙目中浮現出一絲精光,停戰協議在手徐州必會借道。若是不從則可拿徐州開刀,彼時大義在手,穩打穩紮則更為妥當。

只是以徐州之智必會看出其中利弊,借道之事應該不難。雖心中有些遺憾,但以青州為突破口,卻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看著戰意十足的張繡,賈念再次陷入到思索鄭

“青州”

手指在案几上敲擊了兩下,腦海內浮現出中原地形。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這條計策,大致上是沒有問題的。

曹操是一盞省油的燈嗎?不管是歷史上的魏武帝,還是現在的魔主曹操,都不會任由自己發展壯大。更何況他還窺見了宿命,這盟約不足以成為他視若無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