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陣型全稱:“1+4+3+3陣型”,在傳統上陣型的表達方式是後場中場前場,即用不同場區的人數來表示不同的陣型。

2、因為守門員位置特殊且固定,所以平常在陣型的表達上會將守門員省略掉,直接從後衛球員算起,顧常稱“433陣型”。

3、433陣型的特點此陣型是一種攻守相對平衡的陣型,前、中、後三個區域的人員比較平衡。

4、但對於中場三名前衛的能力要求甚高,是球隊為了加強邊路進攻而常常採用的陣型。

5、433陣型防守和進攻的具體運用1.433陣型的防守·前場防守:三名前鋒中,原則上一名中前鋒負責中路防守為主,在對方守門員和中後衛配合時,可進行封堵或伺機搶、斷。

6、而另外兩名邊前鋒以防守前場邊路為主,如搶、斷守門員拋入邊路的球等。

7、同時三名前鋒在前場邊、角區域需與前衛隊員經常形成圍搶局面,從而在搶到球后,立即就地返攻等;·中場防守:由於中場初始只安排了三名前衛,在中場這一開闊地域常常要應付對方45名進攻球員,故防守時就會以固守中路為主,或將對手堵逼至邊路,由兩名邊前鋒回撤協助中場邊路防守。

8、三名中場球員常常以12人與中後衛形成中路屏障,以防對手遠射、前插或配合進攻等;·後場防守:兩邊後衛負責自己一側的邊路為主,時機成熟時也常與臨近的隊友在邊角區域進行圍搶。

9、而兩中後衛一人負責盯人,一人拖後補位、保護,嚴防對方遠射和插上進攻,為保障球門安全往往採用區域盯人防守等;·防守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戰,否則,難以形成嚴密的防守體系。

10、2.433陣型的進攻·後場進攻:兩邊後衛負責自己一側的邊路進攻,或參與中場邊路進攻為主;兩拖後中後衛可根據當時賽事形勢,機動地參與中前場進攻等;·中場進攻:一般中前衛是球隊核心,負責組織中前場有效進攻,並掌握進攻方向以及控制比賽節奏,適當時候應果斷插上,與中前鋒配合進攻。

11、兩名邊前衛與邊前鋒配合組織進攻邊路,或插入至中路邊線攻門等;·前場進攻:兩名邊前鋒原則上在邊路活動,多以組織傳中,為中前鋒或插上的隊友創造射門機會為主,在時機適當時也可直接攻門;相對之下中前鋒比較機動,反覆徘徊於對方中後衛之間,尋找射門機會等;·無疑,進攻也是一個整體,三線不能脫節,三名中場球員攻能上去,守能回來。

12、這樣一來,攻守始終處於主動位置。

防守反擊戰術作為現今世界足壇與傳控足球相對立的一套主流戰術,越來越被許多教練所接受與喜愛。說起防守反擊,我們不得不提到防守反擊戰術的專家——葡萄牙人穆里尼奧。

在09~10賽季的歐冠淘汰賽上,穆里尼奧所打造的鐵血之師國際米蘭隊,淘汰了當時不可一世的宇宙隊巴薩,在那兩場實力一邊倒的淘汰賽中,穆里尼奧的防守反擊戰術有效的抑制住了巴塞羅那隊的攻勢足球,國際米蘭有針對性的反擊使得巴塞羅那最終沒能挺進當年的歐冠決賽。

穆里尼奧在那個賽季帶領國際米蘭奪得三冠王的好成績,如此優秀的表現也為他接下來執教銀河戰艦皇家馬德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狂人穆里尼奧在淘汰巴薩後瘋狂慶祝,雙手指天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防守反擊戰術,看看防守反擊戰術在實戰中具體實施起來需要注意哪些細節點?另外,我還將詳細的為大家盤點現今世界足壇最常見的兩種防守反擊戰術思路,希望大家透過我今天的分析與總結,能夠從中學到東西。

防守反擊戰術的分類短距離反擊與長距離反擊

從在後場完成搶斷到最終由本方形成攻門,在這個過程中,按傳球次數來計算的話,完成了5次以上傳球銜接的反擊,我們稱之為長距離反擊;完成了2次到4次的反擊,我們稱之為短距離反擊。

短距離反擊

相信大家對它的定義與分類也不難理解,本篇文章我將會為大家介紹的是傳球銜接次數達到5次以上的長距離反擊,長距離反擊相比於短距離反擊,它的過程較為複雜,工序更加繁瑣,實行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下面我們就講解一下長距離反擊戰術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點,正是因為它的複雜繁瑣,我們才需要把它弄明白,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細節點1:以較少的人數,較少的傳球,在較少的時間內實現反擊

長距離反擊在傳球銜接次數在5次以上,但是如果能夠以較少的傳球、較少的時間就能形成最後的攻門,那是再好不過了。

為什麼要儘量減少傳接球的次數呢?因為在反擊的過程中球隊所花費的時間越久,對手進行防守落位、防守組織的時間就越充沛,從而對手防守的效率也會隨之變高,這樣一來,在無形當中就給本方的反擊增添了許多難度,本方最終完成門前攻門的希望也愈發渺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通常採用防守反擊戰術的主教練,他們都要求球隊儘量能夠在7~8秒內完成快速反擊形成攻門,一旦超出8秒這個範圍,防守反擊戰術的效率與突然性就會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採用長距離反擊戰術時有一個誤區,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並不是在反擊過程中投入的人數越多,最終回報就越高。現實比賽的情況與我們的想象恰恰相反,前場投入的人數越多,反而丟球的風險也越大,同時在進攻中也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前場投入人數多,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在實施長距離反擊戰術時,一定要控制在反擊中所投入的人數。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它是一把雙刃劍,投入的人數越多,一旦反擊被對手搶斷,對手的”反反擊“就有可能給自己的後防帶來滅頂之災;而同樣的,在反擊中投入的人數多,並且大多數球員都是重合跑位。並沒有完全充分的利用到球場的空間,這樣一來也會使得本方反擊效率迅速降低,反擊質量不能得以保證。

際米蘭隊的快速反擊,前場投入的人手並不多,但威脅極大

如上動圖所示,這是09~10賽季歐冠半決賽,國際米蘭主場迎戰巴塞羅那。國際米蘭隊在本方半場完成斷球后,前場投入到反擊的人數並不多,米利托、潘德夫、埃託奧三名球員就能夠很好的串聯起前場的反擊進攻。

尤其是米利托,他的跑位相當靈活並具有殺傷力,他跑到對方邊後衛與中後衛之間的空當,得球后不做調整,立刻將球掃向中路,可惜中路包抄的隊友慢了一拍,不然本次反擊就可以完成一次頗具威脅的攻門。

細節點2:當心對手的二次反擊

採用防守反擊戰術的球隊,一定要當心對手的二次反擊,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球隊在對方半場被對手搶斷後,並不急於快速防守落位,而是採用就地反搶的戰術策略。

舉一個例子,那就是瓜迪奧拉的球隊,他的5秒原則相信大家對此有所瞭解。如果瓜迪奧拉的球隊在對方半場高位位置被對手搶斷,這時瓜迪奧拉的球隊並不急於快速落位防守,而是就地進行反搶,並且在5秒之內儘可能的要將皮球奪回,而一旦5秒過後沒有將球搶到,這時球隊才會大幅度的後撤,壓縮對方反擊的空間並專心防守。

因此,採用防守反擊戰術的球隊在搶斷後一定要當心對手的反搶與二次反擊。本身本方的搶斷點就靠近球門,如果在這裡不能快速將球轉移出危險區,在這裡被對手搶斷的話,那麼對方完成攻門,取得進球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喜歡我c羅,討厭曼聯請大家收藏:()我c羅,討厭曼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