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得毛骨悚然,這家夥已經瘋了,被陸離一步接著一步的誘惑給折磨瘋。如果讓他活著,說不定還會做出什麼更瘋狂的事情,所以……

在殺了他之前,我稍作忖度後又問,“關於旱魃的記載,你究竟有還是沒有?”

“在裡屋老櫃子下面墊桌腳,你要看就拿去。”

我沒有理會族長,快步趕往後屋,果然在落滿灰塵的桌子下面,找到了一本泛黃的書。

書看上去有些年月了,我伸手一拿,裝訂棉線腐朽散開,只剩一沓書頁,還好並非紙制,摸上去像面板一樣柔軟滑膩,上頭的字跡是淡淡青色,格外清晰。

撫摸紙張,越發覺得熟悉,我忽然間想到了什麼,手猛的哆嗦,差點把這一摞紙扔出去!

這哪裡是什麼紙,分明是動物的面板!記得曾經在古文課上學過,歷史上有名的文獻和陪葬銘文,都是用針刺在奴隸的背上,形成刺青,後將整張皮撕下!

面板用特質手法脫去油脂,烘幹。如此一來,肉不僅無法腐爛,而且字跡不會褪色。

當然,這種製法並未流傳,只用來記載比較重要的文獻。我且強忍著惡心,一點點翻閱。

還好,上頭的字是用篆體寫的,裡頭雖有生僻詞,但是並不影響我閱讀。

雖不知真假,我且看記載中說:

蚩尤之戰時,旱魃作為神將大破魔軍,卻負傷成為僵屍,也就是後代僵屍的鼻祖。

這一段,從山海經上就有記載,我本以為只是本胡吹的傳記,卻不曾想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大跌眼鏡!

記載中,旱魃雖然是功臣,但因無論身在何方都會招惹旱災,被神靈排擠,且信仰之力越發孱弱,新傷舊痛,即要魂飛魄散。

作為第一代的創世神,能傷成這個樣子得不到幫助,可見神仙的交際圈,也是骯髒不堪。

我且胡亂琢磨著,繼續看下去。書中說,一千兩百年後,血脈逐漸蛻化的摩梭族首領,在一座荒山上發現旱魃,聽說其遭遇後,邀請旱魃做守護族群的神明。

旱魃欣然應允,給自己做了墓葬後,就此沉眠恢複傷勢,並每隔兩百年誕出化身,與寨子裡的人進行溝通,保護村寨不受撈災侵襲。

為了不讓自己在無意識中傷害村人,旱魃將身外化身的靈魂分裂成兩半。將代表善的一半顯露出,而將惡的一半封印。

自此後,旱魃靈魂得到緩慢的恢複,而摩梭族的村落,再也沒有受到過洪水的侵襲。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心中震撼久久不能平息。所謂的旱魃和黛,原本就是一個人,而黛之所以會變成這個樣子,是因為靈魂的另一部分,被封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