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陳國收復朝夕間 再伐汝南猶豫時(第2/3頁)
章節報錯
朱儁介面:“他素有威名,此去皇上不會猜疑反倒安心。總之,咱們哄著他玩,再叫他入京哄著皇上玩唄!”
皇甫嵩也詼諧道:“他是高興了,只恐屯軍都亭,咱們那位國舅大將軍遇上他可有的忙了!”
四人不禁大笑。
周澈心裡很明白:陳王劉寵雖然善射,畢竟驕縱輕敵又太張揚排場。一千神箭手遇烏合之眾尚可,若逢修備齊整之大軍不過是以卵擊石。黃巾軍篤信張角本就是愚昧,再看到他華而不實的車駕愚昧之心驟起,畏若神明故不戰而降,這場勝仗其實僥倖得很。不過朱儁、皇甫嵩能預料到此番結果,擂鼓喧譁誘他出戰,這才真不愧智將之舉!
正說話間又有陳國相駱俊出城相迎。光武中興以來,宗室王雖各有封國,但無權幹問地方政務,除了自己那些親隨,更不能私自徵兵。至於封國的治理,皆由國相處置,其俸祿職權與太守完全相同。四人寒暄已畢,受降義軍,登記造冊、歸別郡籍自有一番忙亂。
待萬事理畢,四人歸至大帳,皇甫嵩、朱儁皆有凝重之色。周澈、曹操不解:“今陳國已定,二位老將軍為何面有難色?”
“陳國雖定,只剩汝南未平。黃巾之眾已置於必死之地,接下來的仗不好打了。”皇甫嵩面沉似水。
“幸好咱們在這裡兵不血刃,實力未損。我已修書請荊州刺史徐璆、汝南太守趙謙二人歸攏敗兵,應該不日將至。另外,前幾天我曾表奏同鄉孫堅助戰,想必他也快要到了。若再從駱俊那裡撥些兵士,咱們都算上勉強可湊四萬人馬。”朱儁閉目沉吟,“可是汝南賊眾不下十萬,又皆是未曾敗績的生力軍,據說他們的首領彭脫頗有勇力。這塊骨頭難啃啊。”
曹操笑道:“我看此事不急在一時,咱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必可破敵。”
朱儁睜開眼:“曹家小子,誰都知道步步為營的道理。只是咱們當今的皇上不是孝景帝,恐他老人家容不得咱們做周亞夫啊,穩紮穩打談何容易?”
“不會吧,我看當今萬歲頗為看重二位將軍。”
“哼!你初到軍中哪裡懂得其中道理,”皇甫嵩搖搖頭,“當初潁川告急他自然只能放手給我們時間,如今京城之危已解,燃眉之急已去,他該催咱們速戰速決了。我想不出三天,朝廷必有……”
話還未講完,有人稟報,回京送信的司馬張子並回來了。張子並乃河間文士,因為聲望才學官當到步兵校尉,雖然現充別部司馬卻只管些筆桿上的事情。
他慌里慌張邁進大帳,還未駐足便高呼:“大事不好!盧中郎被鎖拿進京了。”
“怎麼回事?張角突圍了嗎?”四人皆大吃一驚。
“張角沒有突圍,是禍起蕭牆。”張子並顧不上喝口水,“盧植包圍廣宗一個多月,挖塹堆壘打造雲梯準備攻城。皇上嫌他遲緩,派宦官左豐催戰。那左豐藉機向盧植索要賄賂,沒有得逞。誰料那狗閹人回去大進讒言,說盧植翫忽怠戰不肯出力。皇上震怒,派人將他鎖拿進京,準備治罪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是閹人,混賬王八羔子!”饒是皇甫嵩名望之族,也忍不住破口大罵。
“那廣宗之兵如何?”朱儁迫切問道。
“已調河東太守董卓代為統領。”
“唉……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大忌呀!”朱儁一皺眉,“義真兄,你久在西州,這董卓可堪此任?”
皇甫嵩捋捋鬍子搖頭道:“論勇力才幹,與盧子幹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董仲穎久帶胡人之兵,是個魯莽粗人。而北軍將領皆名門高第,恐怕以他的聲望壓不住這幫人啊。不行,我得上疏保盧子幹。”
“慢!”朱儁攔住他,“咱們與他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如何能保?現在上疏非但救不了他,弄不好還得叫宦官扣個勾結謀反的罪名。你忘了呂強是怎麼死的嗎?”
周澈頗感憤慨:“盧公的家就在河北,黃巾軍聞他為將,把他家鄉老小都給殺了。為國戡亂連家都舍了,反而落得如此下場,豈不叫人寒心。”
皇甫嵩早就寒心慣了,也不把周澈的話當回事,只道:“上書直言雖有觸發聖怒之險,但總不能坐視不管吧?況且咱們現在掌握大軍,皇上也不可能把咱們全處置了。”
朱儁慌忙擺手:“千萬不要這麼想,以臣脅君豈是非常舉動?即便把人保下來,將來皇上也要秋後算賬的…依我說盧子幹自然要保,但是不能現在就保。他這事倒是給咱們提了個醒,若再不快平滅汝南之敵,恐怕後面坐進囚車就是咱們幾個了。等兵馬到齊咱們一日都不能耽擱,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一定要速戰速決!待此戰得勝,咱們再救盧植。”
在一旁的曹操此刻突然明白:即便朱儁多謀、皇甫嵩威武,即便自己情願肝腦塗地,這場平亂的戰局依舊有無窮變數。因為戰場有兩個,一個近在眼前,一個遠在洛陽……
話說回來,既然陳國朝夕而定,此時的王允不比周澈等人輕鬆,因為他是豫州刺史,雖然因為汝南等地戰亂正烈,不能去州治上任,只能滯留潁川,卻也很快進入了刺史的角色,每日忙忙碌碌的。
檢視過皇甫嵩、朱儁在陳國的繳獲後,他令人在潁川各縣貼出了告示,徵募黔首從軍,打算組建一支州兵。州牧、刺史本無統兵之權,王莽新朝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個別州牧開始擁兵,到本朝,隨著農民起義的不斷出現以及邊郡的戰事頻繁,光武皇帝曾經下詔,處罰不能平定本州“盜賊”的州牧,由此,當有戰亂之時,州牧、刺史實際上成為了本州諸郡聯合防區的最高長官,可以直接率領本州的郡國兵統一作戰,同時,各州還相繼建立了直屬的常備軍,稱為州兵,如“荊州兵”、“益州兵”等,也因此故,刺史又被稱為“州將”,就像郡守也被稱為“郡將”一樣。
州兵之來源主要是來自招募。王允許下重賞,招募到了不少失地的農人從軍,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豫州兵”。
在組建州兵之同時,為了安撫地方,王允又遣派州吏去郡中各縣,邀請各縣計程車族長者、子弟來陽翟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