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澈、曹操雖對屠殺俘虜存有非議,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最好的震懾“反賊”的辦法。
昆陽既定,何曼授首,數萬俘虜被屠,用不了多久,皇甫嵩、朱儁就能率部來到舞陽。
曹操、周澈收拾起被震驚的心情,在帳中商議軍事。
周澈定了定神,說道:“昆陽光復了,這是好事兒,但是孟德,對你我來說,現下卻是最危險之時。”
曹操頷首,贊同周澈的意見,說道:“不錯,賊波才在知道昆陽被王師光復後,必定驚恐,很有可能會趁我主力未到之時,突圍逃竄。你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起身在帳中轉了幾步,對周澈說道,“皓粼,你我只有七千人馬,要想把波才拖住,非得再次用計不可!”
“孟德有何妙計?”
“我倒是想出了一個對策,只是不知可行不可行,你幫我斟酌斟酌?”
“君請言之。”
“首先,傳令全軍白天警戒,夜不解甲,枕戈待戰。”
“嗯。”
“其次,分出一半兵馬,分別潛至從舞陽去南陽、汝南的必經之地,埋伏下來。若波才果真突圍,有這兩路埋伏,至少可以阻擊一陣,儘量堅持等到皇甫將軍、朱將軍和府君來。”
“此計大妙!孟德。”
兩人商定:周澈負責派兵去城南埋伏,阻擊波才去南陽,曹操負責派兵去城東南埋伏,阻擊波才去汝南。
計議定了,周澈出了曹操的將帳,歸回本部,召來諸將分派任務,令周倉、江偉、方悅帶本部悄悄離營,前去指定地點埋伏。周澈領餘眾留守營中。曹操那邊也指派將校出營埋伏。曹操與周澈一樣,亦在營中留守。
周倉等走後,軍營中頓時變得空落落的。
周澈在帳中獨坐了會兒,聽得營中安靜無聲,召來王慧、荀攸,問道:“營中還有多少馬匹?”
王慧答道:“百匹上下。”
“令將馬匹分散營中各處,命士卒鞭打馬匹,務使馬匹不停嘶鳴。”
“諾。”
“再集合起來一些兵卒,令他們亦分散去營中各處,各執樹枝拖地,來回行走不得停歇。”
“諾。”
周倉等人一走,營中少了半數的人馬,儘管紮營之地距舞陽有四五里遠,舞陽城中可能看不出變化,但也要有所防範,所以周澈令鞭打馬匹,命兵卒在營中行走。王慧接令,出去傳令。帳中只剩下了荀攸、周澈兩人。荀攸見左右無人,乃問周澈:“皓粼,你這是怎麼了?剛在曹都尉帳中時,我就見你面色不好,這會兒更是蹙眉嘆氣,似有心事?”
“唉。”
周澈長嘆一聲,離席負手,行到帳口。營中的兵卒接了他的命令,或將馬匹從廄中牽出,或出去尋找樹木的枝葉,忙亂一片。他看著這一片繁忙的景象,心情沉重,說道:“皇甫將軍與朱將軍盡誅俘虜,殺伐太重啊!”荀攸是自己人,他不必隱瞞真實想法。
荀攸說道:“兩位將軍殺伐雖重,但也是為了能儘快地平定賊亂啊。要想盡快地平定賊亂,非得用酷烈手段不可。”
“話是這麼說……唉,幾萬人說殺就殺了。”周澈面現不忍。
他不是個有婦人之仁的人,當年在東鄉他族滅季氏,以及後來滅了安鹿部落,殺伐也很重,要非隨後大力推行仁政,春秋斷獄、撫卹孤老,幾乎要被人視為酷吏,饒是如此,也被族人長輩等告誡了一番,但對黃巾軍他真是不忍下這麼狠辣的手。黃巾軍和季氏、安鹿部落不同,季氏是地方惡霸,欺凌百姓;安鹿部落是外族入侵;而參加黃巾軍的人都是活不下去的,是為了求一條生路。周澈在內心深處對黃巾軍是極為同情的,可是為了保命,他卻又不得不與黃巾軍敵對。
他有時也會想,如果張角能夠像前朝的劉邦或者後世的朱元璋一樣,最終以布衣之身而奪取了天下那該有多好?他也不必為此矛盾掙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