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第2/3頁)
章節報錯
周澈回擊道:“孟德啊!你可算來了!”
“哈哈哈!你可算堂堂度遼將軍!殺鮮卑掃匈奴!我可是好生羨慕!”曹操笑道,“我來到這裡前,路過襄城,有幸得見李公。李公對我說:‘豫州英俊,澈為翹楚’。皓粼你得李公誇讚,我也很羨慕啊。”
“李公謬讚,我可誠惶誠恐。”周澈一副謙虛。
曹操笑道:“惶恐什麼?李公向有識人之明,他說你是俊彥,定錯不了!”親熱得拉起周澈的手,說道,”營前非敘話之所,改日有空,當再與君暢談。”
曹操和孫堅都輕脫,不重禮節,但細比之下,兩人又有不同。孫堅讀書不多,他的輕脫是來自他的豪俠氣,曹操“少好飛鷹走狗”,“任俠放蕩”,身上也有一股遊俠氣,但他博覽群書,相比孫堅,俠氣要弱上很多,他的輕脫更多的是來自本性上的任情縱意,自然流露。
換而言之,他幾年與曹操不見,覺得曹操的輕脫既有俠氣,又有名士氣。
介紹完諸人,皇甫嵩令人給曹操帶來的兵馬安排暫駐之處,眾人入營歸帳。
到得帳中,皇甫嵩又令人取來席位,放在射聲營、步兵營兩位校尉的下邊,請曹操入席。曹操與射聲營、步兵營兩位校尉的品秩雖一樣,但射聲營、步兵營是京師洛陽的戍衛軍,故位在曹操之上。
落座後,皇甫嵩問曹操:“孟德,你此次帶來了多少人馬?”
“三千步卒,二百騎士。”
“騎都尉”名為“騎都尉”,但不是騎兵的長官,也可帶步兵。如前漢名將李陵為騎都尉時就曾帶過步兵出征,“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
“好,好!”
曹操奇道:“好在何處?”
“孟德你有所不知,就在你來前,我正與諸君議事。”
“議何事?”曹操腦子很快,剛問出口,馬上醒悟,又跟著說道,“是了,必是在議舞陽波才!”
“孟德如何知曉的?”
“將軍與朱將軍、周度遼、府君將四萬餘步騎圍擊昆陽,昆陽指日可下,沒什麼可議的。要議,只能議舞陽的賊兵了。將軍,你是擔憂舞陽的賊兵會獨自逃遁麼?”
跪坐在周澈的身後的荀攸聞言驚奇,低聲對周澈說道:“曹都尉智慧過人。”
周澈心道:“要不是我中間插了一槓子,你和‘曹都尉’還會一見如故呢。”想歸如此想,對曹操的洞察力和反應能力他亦很佩服,不愧是一代雄主。
皇甫嵩笑道:“正是。”
“那將軍可有良策?”
“所以說你來得巧啊!”
“此話怎講?”
“我雖得了一策,但是需要分兵兩路。我與朱將軍部的兵馬剛夠圍擊昆陽,若分為兩路恐不夠用,正猶豫難決,剛好你就來了!有你這三千餘步騎,吾此計可以行矣。”
曹操帶的這三千餘步騎中有些是朝廷給他的,有些是他自行招募的,因此耽誤了時間,來得晚了,眼見皇甫嵩、朱儁已將昆陽圍住,正在暗自懊惱無功可立,陡聞皇甫嵩此言,大喜說道:“敢問將軍是何計策?有什麼用的著我的地方?操必盡力而為!”
皇甫嵩把計策講出,曹操喜道:“此妙計也!”
“孟德若無異議,吾等便按此行之?”
“就按此行之!”
計策定下,當即皇甫嵩給諸將分派任務,首先點了周澈的名字,說道:“卿為豫州人,熟知地形,此計缺卿不可,又與孟德是故友,卿可與孟德為一路。”
周澈應諾。
皇甫嵩給餘下諸人分配過任務後,軍議散了。
周澈與曹操一起出帳,卻未就走,而是等孫堅出來,挽了他的手,情深意切地說道:“文臺,依兩位將軍的軍令,我今夜就要離營與曹都尉去舞陽。賢弟勇銳猛鷙,臨戰常冒矢石,身先士卒,這若放在平時或許尚可,然今賊兵負隅死戰,不可小覷,我走後,賢弟切不可再親臨前陣了。慎之慎之!”
孫堅不以為然,哈哈笑道:“昆陽城外有我軍數萬,我在數萬軍中有何險可言?賊雖死鬥,以我視之,不過是一群困鼠罷了,不值在意,倒是賢弟此次奉令潛去舞陽,我聞波才麾下有千餘甲士,乃是他的嫡系,即為死士,你與曹都尉兵少,可一定要謹慎提防啊!”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