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辰亭憶古生野望 陳留分兵掃障礙(第2/3頁)
章節報錯
弩有大有小,大的需要放置在地上使用,小的一手就可拿起。這個連發弩就可一手拿起,以手握之,只要扳動懸刀,前邊的“牙”就縮下,弩矢便從匣中射出了。相比春秋戰國時的弩,兩漢之弩多了一個裝置,便是弩郭,也就是弩機的機匣,這使得控制發射的弩機形成了一個部件,使得拆裝弩更加方便,同時也增加了弩臂的強度。
同時,兩漢之弩並在“望山”,也就是瞄準器上增加了刻度,使射弩時更加準確。弩矢在射出去後,會受重力而下落,射程越遠,下落的幅度越大,因此,射弩時需要抬高弩機,而至於具體抬高多少,以前都是由射弩的人憑經驗決定,望山上有了刻度後,就可根據目標之遠近來決定弩機抬高的高度,提高了命中率,同時也簡化了操作。
周澈握住懸刀,把弩機平舉,放在眼前,對著望山,望向前方,試了一試,說道:“取支弩矢來。”徐康從弩矢捆中抽了兩支出來。
周澈將之填入矢匣,又將弩機舉起,對準數十步外的一個木杆,根據距離,按照望山的刻度,把弩機略微抬高,扳動懸刀,射出弩矢。弩矢激射而出,正中木杆,深透其中。再射,又中。
徐康、金宸皓等讚道:“君神射也!”
周倉滿意的收回弩機,愛不釋手地把玩,笑道:“非我神射,是陳王的弩機太好。我久聞陳王善弩,所藏皆良弩,今夜一試,果然果然。”環顧諸人,笑道,“有了這百張強弩,東郡之戰,我部就更有把握了。”周澈部中本有三百強弩,現又得了這一百張優良好弩,四百弩矢的幾輪齊射就能擊潰上千黃巾兵卒。荀攸、王慧以為然。
王慧問道:“主公,這百張強弩,不知你打算如何分配?”
周澈沉吟片刻,說道:“與其分散,不如聚之。傳我令,從各營中抽選善射士百人,撥給陳到,這百張好弩全都給破軍曲!”
眾人應諾。
陳到的破軍曲本有兩百人,加上這百人,將會達到三百之數,更將會成為周澈麾下最具有殺傷力的一個曲。周澈向來雷厲風行,當晚就選定了百人,次日一早便給他們配上這百張好弩,悉數撥給了陳到。在長平縣外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全軍開拔,繼續行軍。
次日拔營,行近長平。
周澈望到長平縣的城門大開,城外的野地上聚集了大批的流民,幾個穿著黑衣、帶著印綬的縣吏正在流民中指揮人熬粥,這是長平令奉駱俊之命在收容、賑濟流民。從皇甫嵩的中軍裡出來了二百多步騎,推著數十輛車到縣外,把車子交給縣吏,卻是皇甫嵩投桃報李,為答謝陳王劉寵和陳相駱俊的贈弩,特從軍中撥出了些軍糧送給長平縣,以助其賑濟災民。
周澈望著這一幕,頗是感慨,對左右說道:“皇甫將軍知兵善戰,戰無不勝,更難得的是愛惜百姓,愛民如子,真我漢家棟樑。”
潁川、汝南近二十萬黃巾軍,兩個月內就被悉數平定,這泰半是皇甫嵩的功勞,說他是漢家柱石,力挽狂瀾也不為過。神速地平定叛亂是一方面,愛民如子則又是另一方面。相比平亂,愛民更是難得。周澈心道:“朝廷分兵兩路,一路討冀州,一路討潁川、汝南。盧植在冀州與張角鏖戰經月,屢戰不勝,而朱儁早前與潁川波才戰也是大敗,這幾個出征帶兵的將軍裡,皇甫嵩功勞最著。也是黃巾不能成事,漢室還不該覆滅,故此才有皇甫嵩這樣的人傑存在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本的歷史中,盧植久戰不勝,朱儁先敗於潁川波才,又頓兵於南陽宛城,只有皇甫嵩連戰連捷,先平潁川,再平汝南,接著又平定東郡,最後又擊敗張角兄弟,平定了冀州。可以說,黃巾之覆滅,八成都是滅在皇甫嵩的手上。要非有皇甫嵩,這黃巾軍不定還得亂上多少年!
既用兵如神,又愛民有令名,周澈在敬重皇甫嵩的同時又對他深深忌憚亦不足為奇了。
過了長平縣,行有十餘里,皇甫嵩遣人來召請周澈。周澈趕去中軍。皇甫嵩沒有坐車,騎在馬上,由親兵、將校們簇擁著正、隨軍而行,見周澈來到,示意他近前,笑道:“這兩天行軍如何?”周澈落後了皇甫嵩一個馬頭,答道:“陳國境內無黃巾賊,這幾天行軍甚是輕鬆。”
皇甫嵩遙指前路,說道:“再北行三十餘里就要出陳國境,進入陳留郡了。你我便在前頭岔路上分兵,我北去經扶樂入陳留,你轉往東北方向,經陽夏去陳留郡吧。”
這是前兩天定下的方略。周澈應諾。
皇甫嵩叮囑交代,說道:“陳留郡內雖也無大股的黃巾賊,但小股的賊寇頗多,你入陳留後行軍、紮營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大意。你在潁川、汝南立下了諸多戰功,今也是威名在外,可不要被陳留的小寇偷了你的營。”
周澈應道:“是。”
皇甫嵩問道:“可有什麼缺的東西需要我補充給你麼?”
周澈說道:“昨夜得將軍百弩之賜,澈已是喜出望外,別的東西都不缺了。”
皇甫嵩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你就帶你部人馬去吧。”揚鞭前指,“你我在東郡會合!”
周澈應諾,行了個禮,轉馬歸本部,把皇甫嵩的將令傳下,帶本部六千餘人脫離了大部隊,沿著岔路向東北而行。
離開主力後,因為兵馬少,行速加快,行不過四五里,前頭一條大渠攔住了去路。
此渠即鼎鼎大名的鴻溝,是最早連通黃河和淮河的運河,興修於戰國之時,楚漢相爭時這裡是楚軍和漢軍的分界線,漢人稱之為“浪蕩渠”。渡過此渠,再行不到二十里,日落前到了陽夏。周澈也如皇甫嵩一樣,沒有率部進城,而是在縣外安營,住了一晚,次日繼續行軍。
行才兩裡,為先鋒前驅的何儀遣人來報,說發現了一股賊寇,有二三十人,大約是因見部隊行軍經過,正在倉皇東遁,問周澈:“追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