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盜馬案發(第2/3頁)
章節報錯
“相比君恩,這點事兒算什麼呢?”
姜俏忍不住插口,說道:“阿兄,黃氏富貴郡中,卻不思報國恩,而竟為此雞鳴狗盜之事;且慮事不密,事尚未做下已被人知曉。正如阿兄所言,這是取敗之道啊!他們家早晚要敗落的。……,阿兄,以我看來,這黃家不能久待。”
姜楓嘆了口氣,說道:“我亦有此意!不是因為黃氏早晚要落敗,而是因為我家清白名聲,怎能與盜寇為伍?……,澈君,我今夜來也正是想與你商議此事。”
周澈勸道:“黃家雖橫行不法,但短日內還不致敗落。姜君姑且再委屈些時日,等到明年,看看朝廷有無大赦再做決定不遲!”
“雖得澈君照料,但阿翁住宿亭舍中,沒有鄰舍談笑,亦必苦悶,而我卻遠在黃家,既不能承歡膝下,又因寄人籬下,不得不與黃家賓客強笑周旋,這不是為人子的道理。我度日如年。澈君,我意已決,這次來我就不走了。”
“不走了?”
“我要投案自首,請澈君明天就縛我去官寺罷!”
“這怎麼能行?君今入官寺,正如羊入虎口,必有去無回!姜君,三思三思!”
“我寧願捨身就死,也不願阿翁長住亭舍。”姜楓的這個決定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孝順至極,實在不能忍受他的父親天天住在亭舍。
周澈再三勸說,他只是不聽,無奈,給姜俏使個眼色,叫姜俏來勸他。可姜俏說說也沒有用。見姜楓看來是下了決心,周澈低頭思忖,他當然不肯坐視姜楓就死,忽然想起一個辦法,說道:“姜君,我有一計,既可保全你的性命,又能使縣中釋放阿翁歸家。你可願一聽?”
姜楓不相信,姑且問道:“是何計策?”
“君可知劉玄,更始公麼?”
“可是劉聖公?”劉玄劉聖公是光武皇帝的族兄,在新莽末年被綠林軍擁立為更始帝,姜楓聽說過,點了點頭。
“劉玄寒微時,其弟為人所殺,他交接遊俠、劍客想要報仇。但他交接的人中,有一個犯了法,供出了此事,因此他被縣吏追緝。他跑到平林這個地方躲藏起來。縣吏便囚禁其父,欲迫其自首。”
這與姜楓的經歷差不多,姜楓問道:“後來呢?”
“劉玄想出了一個辦法,兩全其美。”
“什麼辦法?”
“他詐死,使人持喪歸家。縣吏因此釋放了他的父親,而他也得以逃匿,保住了性命。”
“詐死?”
“此兩全其美之法。姜君既不願阿翁久在亭舍,何不效仿?”
姜楓沉吟不語。
姜俏喜道:“此真良策!”後悔不已,“劉玄詐死之事我也知道,只是卻怎麼就沒想到呢?”極力勸說姜楓,“阿兄,阿翁素來疼你,你若就死,他必悲痛欲絕。澈君說的這個辦法實在兩全其美!”
姜楓有點不願意,“詐死”怎麼能是大丈夫所為?但姜俏說的也很對,如果他死了,他的父親肯定會很難過。一邊是自家的名聲,一邊是阿翁的難過。他很快做出了選擇,說道:“便按澈君此計!姜楓明天就請人持喪歸家,詐死隱匿。”
做出了這個決定,姜楓也不急著見父親了。反正用不了兩天,他的父親就能被釋放回家,他也能透過詐死偷偷與父親見面,不急在一時了。他說道:“阿翁已經睡下,就不要再打擾了。澈君,姜楓這就去尋友人配合詐死。不多留了。”臨別,又叮囑周澈,“黃氏盜馬事,君不可輕忽,雖然他們改在了大呂,還是做些準備為好。”
“多謝姜君了。”
趁著夜色,周澈將他送到前院,為不驚動裴元紹等人,沒開門,看著他靈活地翻牆而出,側耳聆聽了片刻,院外寂靜無聲,估計他去得遠了,轉與姜俏說道:“俊傑!令兄從善如流,用不了兩天,你和阿翁就能回家了!只是為避免阿翁當真,你明早可將詐死之計提前告知。”
姜俏很感謝,應了聲是,說道:“多虧了大兄!家兄向來執拗,要非大兄良策,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你我自家人,說這些作甚?……,回屋吧,別吵醒了裴君、阿慶。”
姜俏與周澈日日相處,雖不能說出必同行,但至少宿則同室,兩人的感情直線上升,實打實地已是“自家人”了。他爽快應道:“好。”一面走,往後院去,一面說道,“阿翁知道能夠歸家後肯定歡喜,只是日後不能常見大兄了。大兄如有空,一定要常來家中。我若有閒,也定會常來亭舍。”
“這是自然。”
兩人小聲說著話,回到後院屋中。姜俏比較興奮,睡不著,又拉著周澈說了好一會兒話才熄燈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