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第2/3頁)
章節報錯
自從陽翟潰退到襄城縣以來,這幾天,各部小帥把襄城縣折騰了個底朝天。最先是搶掠縣、鄉大戶,搶完了後,接著搶掠中家,中家也搶完了後,現在又開始搶掠貧民百姓。波才雖因忙於改編之事很少外出,但對部眾們種種搶掠民間之狀亦早有耳聞。他有心禁止,奈何有心無力,不讓部眾搶,就正如這紅臉小帥所言:難道讓他們都餓著肚子?因只能置之不理。
“這兩天又收攏到了一兩萬潰卒,現在襄城、郟兩縣的我軍部眾約有八萬餘人。八萬人就食兩縣。這兩縣總共也就這麼幾個鄉。我能給你半個鄉已很不錯了!”波才很頭疼,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兒,他罰也不好,不罰也不好,思之再三,息事寧人算了,他說道,“這樣罷,你把從德林鄉取來的糧食全部還給他……”
“還了給他,我的人吃什麼?”
波才真是半點脾氣也沒了,他精疲力盡似的說道:“你等我說完行不行?你還他多少,我補給你多少!決不讓你的人忍飢挨餓。這樣總行了?”
“若是這樣,那還行。”
“都坐下吧。”
各營小帥紛紛來到。
何曼也到了。諸人落座。波才說道:“剛接到軍報,周賊帶部去了潁陽,召爾等來,就是為商議此事。”
何曼問道:“不知上師是何意見?”
“昨天,周賊在陽翟城外檢閱新卒,我聞細作回報,說他當著陽翟數萬百姓之面,折弓斷箭,誓言與我吾等不兩立,說不擊敗吾等他就誓不回。按照他這誓言,他從陽翟開拔後應該是直接南下,來尋我主力作戰才對,今卻去了潁陽。他之此舉,我認為頗有深意。”
“願聞上師高見。”
“我認為,他雖駐軍潁陽,實際意在襄城。他也許已料知我軍將有意南下攻取汝南諸縣,因此才屯駐潁陽。潁陽距襄城縣只有四十里,朝發夕可至。他現在潁陽,我軍如果不動倒也罷了,只要我軍一動,他就立即可以從潁陽渡潁水南下,尾擊我軍之後啊!這對我軍而言,如刺在背。”
“上師所言甚是。那麼,上師打算怎麼辦?”
波才看了何曼一眼,他提兩次出北上再攻陽翟,都被何曼給否決了,這次他想先聽聽何曼的意見,因此沒有回答他,反而問道:“何君有何高見?”
何曼年輕,還沒學會掩飾自己想法這一套,見波才詢問,便直言不諱,說道:“我軍在襄城、郟兩縣已經停留多日了,能收攏到的潰兵大部分也都收攏到了,我以為現在是我軍南下的時候了!”
“南下?”
“對!”
“周賊率五千之眾,進駐潁陽,離我襄城只有四十里之遠。如果在我南下渡汝水之時,他銜尾擊我,如何應對?”
“周賊區區五千人,不足為慮。我軍可留兩支人馬,分別駐守襄城、郟兩縣,為我軍後翼,掩護我軍渡河南下。”
何曼來的晚,但在來到後,也聽別人說了剛才那兩個小帥因爭糧而打鬥之事,他離席跪拜,言辭誠懇地對波才說道:“上師,我軍數萬人,不可久留在兩縣之地啊!一則,我軍新敗,目前急需一場大勝以重振士氣;二者,兩縣太小,不足以養我數萬之軍,時間短還說,時間若一長,必將面臨糧盡之困境!到那個時候,荀賊若從潁陽南下,我軍內缺糧,外有敵,一個弄不好就會慘敗!上師,不要再猶豫了,請儘快下令南下罷!”
波才猶豫說道:“整編之事剛剛開始,十七縣道徒,數萬之眾,截止目前為止,只有我陽翟和你襄城兩個縣整編完成了,剩下的十五個縣都還沒有編好。汝水南岸的五縣,如昆陽者也是雄城,倉促南下,怕難以拔之啊!不如,等將諸縣道徒全部改編完成後再南下?”
陽翟的道徒是波才的嫡系,容易改編。何曼現如今在黃巾軍的地位和威望僅次波才,由他帶領的襄城縣道徒很服氣他,也容易改編。所以,他們這兩個縣最先宣告改編完成,但其它十五個縣就沒有這麼容易被改編了,截至目前,絕大部分的縣也只是開了一個頭兒而已。
何曼頓首說道:“周賊也許可以等吾等改編完成,但是糧不等人啊!上師,去年大旱,郡中各縣的收成都不好,郟、襄城兩縣的收成也不好,特別郟縣,郟縣令在城破之時點燃了縣庫,幾乎把縣中儲糧焚燒一空,咱們從陽翟敗退時,又把原有的些許糧秣差不多丟了個精光,再等下去,數萬部眾非要餓肚子不可了!……,並且,昨天不是又來了一道京師的線報麼?說朝廷正在三河之內招募騎士、精勇,打算用皇甫嵩、朱儁為將,分率大軍入我潁川,想必不日就到。如果等他們來到,吾等還沒能打下汝水南岸的五縣,則潁川雖大,將無我軍立足之處!待到那時就太危險了!上師,萬萬不可再猶豫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堂上的眾小帥亦七嘴八舌,紛紛發言,大多贊同何曼的意見。
“好罷!就依君言,選兩支人馬留駐襄城、郟兩縣,兩日後,主力渡汝水南下!”
兩天後,黃巾軍主力南下。
當天,周澈就接到了這個情報。
“公達!確如咱們所料,波才賊兵果然渡河南下了!”
在潁陽縣東臨時搭建起的營地裡,周澈在接到情報後,立刻結束了巡營,歸回帳中,召來諸將召開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