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落下了馬鞭,輕輕地在坐騎上打了一下,一行人馳向郡府。

就像李鍾說的,在聽完周湧的計策後,太守果然猶豫不決,最後說服他的人不是桓玄,也不是李鍾和周湧、袁堯,而是郭濟。

郭濟是潁川陽翟人,而郭家是陽翟大族,他出任汝南郡的計吏,除了他本人亦頗有才幹,又比較會揣摩上意,因此不管是故太守黃煬,抑或是現在的太守趙謙對他都很有好感,甚為信用。趙太守特地把他從城上召來,詢問他的意見。

郭濟對太守說道:“下吏奉明府諭令,督守西城牆,亦覺賊兵之撤退就在這一兩日中。當此之際,正是吾輩為君王分憂、取功名於沙場之時。便是明府不召,下吏也正準備來求見明府,請明府遣兵破賊!”

“如此說來,卿亦贊同周伯濤之計了?”

“賊眾我寡,欲要取勝,非奇計不可。伯濤所言,正是下吏所想。”

“賊眾我寡,欲要取勝,非奇計不可”,在這一點上,郭濟和周湧的看法一致。

桓玄他們來時,太守正在睡覺,他以為是城頭出現了什麼變故,起來得匆忙,髮髻沒有紮好,白髮蓬鬆。他撓了半晌頭,最終艱難地做出了決定:“好,既然仲淮也這麼說,那就依此行事!”

得了太守的同意,桓玄、周湧、李鍾等人馬上返回城頭。

袁堯前前後後總共招了一千多的民夫。因為東城牆是黃巾軍主攻的方向,所以這一千多民夫大半都在東城牆。桓玄回到城上後,馬上令人把民夫們叫醒。

按道理說,挖掘地道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兒。

首先,要確定地道挖掘的方向和地道的深度;其次,要知道怎麼才能有效率地往外運土;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保證安全,不能正在挖掘的時候,突然坍塌。

要想把這幾點做到,非得有專業人士不可。

不過,對眼下的城中而言,卻不需要如此麻煩,因為他們打算挖掘的這條地道很短,從城牆內側開始挖,只需要透過城牆,把洞口開到城牆外側就行。

這條計策是周湧想出的,桓玄把挖掘的任務交給了他,令邢剛、嚴偉兩人配合。

連著這麼多天,黃巾軍每次攻城之時,周湧都在城頭觀戰,對黃巾軍的排兵佈陣,通常他們何處人多、何處人少已經做到心中有數,昨晚他又細細觀察了一夜,對城外的地形也瞭如指掌,早就選好了三處最適合挖掘地道的位置。

他接了桓玄的命令後,把數百民夫分成三隊,邢剛、嚴偉以及他自己分別各帶一隊,同時開工。

這個時候,天已經矇矇亮了。

黃巾軍的望樓乃是倉促搭建而成的,不夠高,且離城較遠,從望樓上至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牆內側的活動。因此,儘管天色已明,桓玄、周湧等人卻也不怕劉闢發現他們的行動。

周湧、邢剛、嚴偉帶著幾百人在城下熱火朝天地挖土。桓玄、李鍾、韋強、慶鋒、南凌、文瀚、許陽、任義諸人立在城上,迎著晨風,藉著亮起來的天光俯視黃巾軍的營地。

桓玄遙指前方數里外黃巾軍的那兩座望樓,對文瀚、韋強等人說道:“伯灝、建博,日後若有機會行軍打仗,你們要切記:望樓一定要搭建得足夠高。望樓者,眺望之樓也。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之所以搭建望樓,就是為了能看清城中的虛實,就是為了能夠‘知彼’。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比如眼下,咱們在城中挖掘地道,城外卻茫然不知,那搭建望樓還有何意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瀚、韋強等人點頭應是。

守城的這幾天,桓玄學到了很多東西,畢竟以前他打得是野戰。他以前只看過一些守城兵書,沒有實戰經驗,透過這次守城,也幸虧他的對手是劉闢,同樣沒有經驗,他這才有了機會把以前看到的內容學以致用。

韋強、慶鋒等人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們是從桓玄身上學到的,比如“打仗就是爭奪戰場主動權”,誰能獲得主動權,誰就佔據了戰場的主動,可進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敵人夜晚騷擾時,可以反客為主、主動出擊,並同時把士卒分成兩班,輪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戰時,不能把全部的兵力盡數投上,一定要留下一支後備隊,以應付突發狀況;又比如在危急之時,主將要敢於進攻,要身先士卒,在戰後,要撫卹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許陽甕聲甕氣地問道:“若要看清城中虛實,望樓至少需得高達數丈。如此之高,不止需要木料,並且也需要匠人,如果木料不夠,又或者沒有匠人,不會搭建,該怎麼辦?”

作為守城的一方,在敵人來前,有經驗的將領常會把城外的樹木砍光,一是避免敵人就地取材,二來也是為了避免樹木遮擋城中的視線。

桓玄曾看過《墨子》城守諸篇。墨子是一個防禦大師,擅長防守城池,墨家子弟常會幫助一些小國對抗大國的侵凌。

《城守諸篇》就是寫來教人守城的兵法,總共二十篇,從“備城門”到“備高臨”到“備梯”、“備穴”等等,不但逐一破解了十二種攻城方法,而且對軍法、選將、戰術皆有詳細講述,並對城中在戰時應該怎麼佈置人員、部署物資,乃至對應該怎麼掌控城中百姓,以防城中生亂等都有描述,可謂鉅細無遺。可以說,就算是一個完全不懂兵法的人,只要有些才智,按照這個城守諸篇來守城就能保證城池不失。

當然,前提條件是:敵人並非名將。

在城守諸篇中,就提到:在敵人來前,要把城外的林木砍伐一空。

桓玄受命守城後,便按照篇中此言,遣人出城砍伐樹木。只可惜,時間太緊促,只砍光了近城的樹木,沒能把遠處的林木也都砍掉。

桓玄回頭看了眼站在自己身後的許陽,對他能提出這個問題感到很滿意。

黃巾已起,天下將亂,無論是保全性命於亂世,又或者取功名於疆場,麾下諸人都是主公周澈託付給他的培養的將領。他當然希望他們能夠快一點的成長起來,不說獨當一面,至少可當大用,所以,他不怕他們問題多,只怕他們沒有問題。

他回答說道:“可以壘土為山。”

“壘土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