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攻守互易成僵持 大帳軍議作估算(第2/3頁)
章節報錯
騎士掌控韁繩,彎下腰,伏在馬上,長劍橫掃,將阻在馬前的一個甲士砍翻,策馬衝出了圍困。從擲矛、到射箭、到入圍、到拽起文聘,再到衝出包圍,這一整套動作,這個騎士做得如行雲流水一般,做的雖是殺敵救援的事兒,然而卻說不出的好看。
殿後的南凌看到了這一幕,他知此是提升己方士氣的一個大好良機,高聲叫道:“文君真吾城中無雙將也!”這衝圍救人的正是文瀚。
慶鋒勇不可當,許陽倒地不死,文瀚縱馬救人。三人或步或騎,或殺敵、或援救,在敵人陣中如入無人之境,賓客們計程車氣大漲,黃巾甲士士氣大落。
再遇到黃巾甲士時,桓玄就心知,今夜的夜襲到此為止了,看到許陽被救下後,心落入胸口的同時,抓住時機,叫道:“殺回城去!”
當劉闢派出的援兵抵達交戰場地時,桓玄已經帶著部眾撤回到了城中。
因為沒有預料到劉闢會設下埋伏,跟從桓玄出城的數十賓客傷亡不小。上次出城作戰,只傷亡了十來個人,這次足足傷亡過半,回到城中的不到四十個人,並且其中一大半都帶著傷。
己方的傷亡雖然不小,給對方造成的傷亡更大。
普通的黃巾士卒不必說了,便在不久前,他們還多是在鄉間務農的農人,殺傷得再多也不值一提,但那些披著鎧甲的黃巾甲士,儘管因為缺乏訓練,戰力也並不是太過強悍,然而卻絕對是黃巾軍的精銳,不僅是劉闢最大的倚仗,也是普通的黃巾士卒最大的勇氣來源。
一場短暫的交鋒,桓玄以寡敵眾,以數十人的兵力大破數百黃巾甲士,並至少殺傷了上百人。
對守軍來說,極大地提升了他們計程車氣;對普通的黃巾士卒來說,極大地打擊了他們計程車氣。不管是誰,在眼睜睜看著己方“最為精銳”的部隊竟被少量敵人打得毫無反擊之力後,恐怕都會驚惶駭怕。
不過對桓玄來說,士氣的“我漲彼衰”並不是最重要的,他這次夜襲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提升士氣,而是為了改變戰場的節奏,重新把戰場的主動權控制在手中。
從黃巾軍隨後的反應來看,他達成了這個目的。
一直到天亮,劉闢也沒有再派出第二股騷擾的部隊,城中的守卒渡過了安靜的一夜,睡了個好覺。
這夜過後,連著幾天,戰事乏善可陳。
不外乎一方來攻,一方來守。
事實上,前幾天的戰事,雙方雖然你來我往,時常變換攻守的位置,桓玄甚至兩次帶人出城逆擊,看起來打得十分激烈熱鬧,其實也是乏善可陳。
戰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個合格的統帥,除了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外,還需要有足夠的經驗。
就比如此時的城外,如果劉闢有一定的攻城經驗,以他數萬人的絕對優勢兵力,恐怕早已將平輿拿下了。又比如此時的城中,如果桓玄有一定的守城作戰經驗,城中的守卒雖少,但勝在常年操練、兵器精良,恐怕也早將城外那些兵器簡陋、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烏合之眾”擊潰了。
然而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同時桓玄的身邊又有周湧、李鍾、袁堯、郭濟這樣的人才相助,雙方攻守至今,膠著不下。
桓玄以郡卒為主力,以周家賓客、壯勇、文家、許家賓客為預備隊,兩班來回顛倒,日夜輪替,以應付黃巾的夜晚騷擾。同時,到了晚上,他則時不時地擊鼓揚旗,間或佯開城門、裝作夜攻,對黃巾軍進行反騷擾。
戰事一天一天地過去,黃巾軍白天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夜晚雙方又不斷彼此騷擾,敵我雙方在前線計程車兵越來越疲憊不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交戰到第六天。
這天凌晨,周湧叫醒了桓玄。
從戰事爆發到現在,連著六天五夜,桓玄帶甲而食,裹創復戰,除了兩次出城襲擊外,沒有下過城頭一步。
夜風冰寒,城頭上和城外邊悄寂一片。桓玄醒來後,側耳傾聽,唯聞值夜的守卒巡邏時發出的“度度”的腳步聲,除此外再無任何別的聲響。他覺得整個身體都是痠疼的,傷口處更是如被小刀扎著似的,抽抽地疼,由邢剛、任義幫助著,他從地上坐起,問道:“怎麼了?”
“賊兵有異動。”
桓玄早就疲累的身體頓時又充滿了力量,他掙開邢剛、任義的手,跳躍起身,三兩步近至垛口,與周澈並肩而立,朝城外望去。
六天過去了,在這期間,不斷有太平道的信徒或者流民、鄉間無賴陸陸續續地加入劉闢的隊伍中,至今在城外的大約有七八萬人。
不過,這七八萬人並非全是青壯男子,其中有不少的老弱婦孺。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的一個特點,但凡舉事造反,為了混口飯吃,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地一起參與。
七八萬人眾整體分成三個營盤,主力在桓玄所在的東城牆外,約有兩三萬人,西、南兩面城牆外各有一兩萬人。平輿的北城牆臨著護城河,劉闢沒有在這裡駐軍,只放了一千多人,權作監視。此時看去,夜色中,平輿城外,三面篝火點點,一面河流蜿蜒。
桓玄看了多時,沒有看出什麼反常的情況,問道:“哪裡有異動?”
周澈遙指對面黃巾軍的陣地,說道:“我夜觀黃巾,發現除了咱們這面城牆外的賊軍,其餘兩面城牆外的賊兵都不同程度地向後退了點距離,並且子時前後,有好多人打著火把從各個陣中去劉闢的帥帳,直到方才,這些人才出來,分別散歸本陣。……,你看,看見那隊打著火把、正往西邊城牆去的賊兵了麼?”
“看見了。”
“他們就是剛從劉闢帥帳出來的。……還有那邊,往南邊城牆去的那隊賊兵,也是剛從劉闢帳中出來的。”
“你是說,賊兵剛開了一個帳前軍議?”
“依我看來,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