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急報!讓開!讓開!”一名騎士在雲中城的主幹道上快馬狂奔,當週澈從睡夢中驚醒時,發覺屋裡很亮,原來院子已經燈火通明,光芒照了進來。莫非起火了?他披上衣服趕緊奔出門外。就見一親兵舉著火把跑到他身邊:“大帥,出事兒了。八百里加急!”

周澈接過急報仔細一看:“朝廷出亂子了…命令在雲中的各部主官速來議事廳。”

到底是何急報?原是那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相約信眾在光和七年三月初五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的一名親信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因為他們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就在周澈火急火燎的召集部將的時候,此刻的洛陽城也是火急火燎的。

曹操也是夜裡驚醒,聽到院子裡一陣亂哄哄的,只見闔府的家奴院公齊刷刷站立已畢,手中燈籠火把照如白晝。他還不知出了什麼事,就見秦宜祿舉著火把跑到他身邊:“大爺,出事兒了。您仔細聽!”

他抬起頭仔細聆聽,深夜寂靜,只覺自西北方向傳來悠揚的鐘聲:“這...這是玉堂殿的大鐘。”

自光武中興以來,漢都由長安遷至洛陽。光武皇帝劉秀重造皇宮殿宇,在南宮朝會的玉堂殿外鑄造兩口大鐘,皆有一丈有餘,每逢緊急朝會或遭遇變故就要鳴鐘示警,凡俸祿千石以上的官員必須馬上入宮,片刻不能耽擱。

就在這時,樓異捧著燈、引著一身朝服冠戴的曹嵩走了過來。老頭見兒子還傻站著,催促道:“速速更衣,咱們一同入朝。”

“什麼?”曹操一愣,斷沒有六百石議郎也聞鐘上殿的先例。

“叫你換你就換,朝廷已經派人通告,凡在京四百石以上官員一律入宮議事。”曹嵩說罷轉身而去,“我先去吩咐車馬,你快點兒吧。”

曹操趕緊回屋,由著秦宜祿替他梳頭、更衣,忐忐忑忑都不清楚穿的哪套衣服了。此時他腦子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皇帝駕崩了。

當今天子劉宏雖然才二十九歲,但自中興三代以來天子盡皆早亡。先帝劉志算是最長壽的,也只有三十六歲。孝安帝終年三十二、孝章帝終年三十一、孝順帝三十歲駕崩,孝和帝二十七,孝質皇帝八歲被梁冀毒死,孝衝帝僅僅三歲而亡,孝殤帝兩歲就完了……

曹操越想越覺得是皇帝死了,進而又意識到皇長子劉辯才十二歲,將來的朝局該何去何從呢?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只聽父親一聲斷喝:“你磨蹭什麼!還不快走。”

“是是是!”曹操緩過神來,趕緊隨在父親身後穿院出府。

等他們邁出府門才發覺,事態絕非皇帝駕崩這麼簡單。只見永福巷裡人來人往,各府都燈火燦燦,此乃達官雲集之地,所有府門前都有兵丁持戟而立,也包括自己家。莫非朝會的命令已經下達到每一家了?曹操依稀記得自己十三歲那年先帝劉志駕崩時的情景,雖然也是深夜突變,亂過一兩天,但絕沒有兵丁把門,也沒有連夜就把滿朝文武都召入宮內。

他們出來得有些晚了,遠遠近近的京官差不多都已經離開家門。本來挺寬敞的街道,無奈官車實在太多了,被塞得水洩不通。不少官員帶著家人在後面喊嚷催促,鬧得人聲鼎沸。曹嵩回頭看了眼兒子,提高嗓門道:“這可不行,為父身在列卿必須早到。此番陣仗一定宮裡有大亂子,到這會兒不必管什麼規矩,咱爺倆步行!”

曹操連連點頭,心道:“畢竟薑是老的辣,爹爹閱歷豐富、處亂若定,別看自己快三十了,還得跟老爺子學呀。”

滿街都是舉著火把身挎利刃的兵卒,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光線強得刺眼,也用不著家人取燈籠引路了。爺倆在諸馬車間穿來穿去,不多時就擠出了永福巷。哪知到了通往皇宮的平陽大街,眼前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一隊一隊的兵士刀槍林立,另有兵丁把住城內各家住戶,平民一律不得邁出家門半步。看服色,洛陽北軍射聲、步兵、屯騎、越騎、長水五營兵丁盡皆出動彈壓地面,執金吾調動指揮如臨大敵一般。實在是太擁擠了,各條街巷堵著的官員都下了車,推推搡搡間,也不知有多少人丟了牙簡。接著又聽到鐘鼓齊鳴,也辨不清方向了,洛陽城四周城門樓都在鳴鐘,響聲連綿不斷,這是催促官員速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曹操攙著父親也融入到洪流之中,越往北走人越多,再見不到一輛車了。這會兒也分不出什麼品級高低了,所有人倒都冠戴整齊不失朝儀,無奈心中慌亂步履倉促。皆是同朝為官熟識不少,大家邊走邊交頭接耳議論:

“怎麼了?怎麼了?”

“北軍造反了嗎?”

“不會是皇上他老人家…”

“有賊人圍城嗎?”

“宦官作亂!一定是張讓那廝…”

“皇上究竟在哪裡?不會還在西園吧?”

說話的人太多,嗡嗡的,後來也聽不出什麼了,加之連綿不斷的鐘聲,敲得人心慌。雖說還是二月春寒之夜,這麼多人在一起,卻也覺不出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