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精鐵技藝(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澈剛與李肅說完,一邊的田豐微笑點頭:“鄉民們都很積極,種子足夠,加上去年搶了不少的牲口,分派到各鄉,畜力足夠,眼下春播已差不多了。”
周澈看田豐卻是變化很大,與初見是那個在汝南求學的躊躇滿志的書生已是大不相同,眼下同李肅一樣,兩手沾滿泥土,腿腳上也是斑斑點點,濺滿了泥點,不由微感詫異。
其實他卻不知道,田豐在與沮授在軍中的竟爭中,田豐完敗,一段時間以來,田豐眼見沮授在大局的掌控,相對於在軍事上的才華,已徹底沒了與沮授在軍中一爭勝負的心思,將眼光轉移到了民政上.與李肅朝夕相處之間,不知不覺便感染了對方那務實的作風,將以前的那種空談作風撇棄。
“接下來我與公與要去軍營裡,伯懿和元皓是如何安排的?”周澈問道。
李肅道:“我與田君還有幾個鄉要跑,接下來要去水庫看看蓄水情況,將軍與公與先生請便。”
一行人分作兩處,看著李、田二人的背影,周澈嘆道:“元皓變化真大,簡直讓我有些不敢相信。”
沮授是知道田豐的變化來由,道:“元皓是極聰明的人,他現在與李縣君兩人配合得當,相得益彰,保我軍後勤無憂,這對將軍的大計將會是極大的助力。”
回到軍營時,已是午後時分,姜楓、黃蓋、俞實三人已是得到訊息,迎出營外,另一員大將潘鳳現在已被調到雞鹿澤,主持澤中堡壘的修建。
軍營之中正在進行小隊配合訓練,槍兵,盾兵,刀兵,每三個小組作為一個組合,在校場上捉隊廝殺,殺聲震天。自從部隊在西安陽穩定下來後,周澈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後,與原來靖邊軍其它各營在戰鬥方式上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槍盾刀三屯為為核心,在擴軍之後,原有的老卒大都被提拔為了屯長。
“主公,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士兵們的戰鬥力已大為提高,雖然新兵很多,但與我們以前的老卒相比,也不遑多讓,只要上得一兩次戰場,見見血,便是一支善戰之師。”黃蓋一抹絡緦鬍子,很是自豪地說。
周澈笑道:“訓練場上的精兵還作不得數,只有經過戰場的檢驗,才能真正蛻變,哦,對了,我說的戰車送過來了麼?”
姜楓上前一步,道:“主公,送來了,我們正在摸索戰車的戰法,不知主公有什麼指教?”
周澈搖搖頭:“這需要你們自己去摸索,戰車,是非常實用的作戰單位,特別是我們在於南匈奴的對戰中,他們多為騎兵,而我們以步兵為主,戰車可以有效減輕騎兵對步兵的衝擊,利用得當,當是戰場利器。"
說話之中,一輛戰車已被推了上來,一輛兩輪車上,三面豎著半人高的立盾,正面的立盾上,一支支矛尖閃著寒光,伸出約半尺長.車裡,一架小型的拋石機立於車上,車內可容一人站立,另可放置數十枚石彈。
“現在匠營已交付了數十輛,按照將計劃,每部將配戰車百輛,車兵兩百人,如此一來,我們一部就有戰兵一千二百人。”
周澈點點頭:“以後每部士兵還會有擴充,另外各部將不再設輜重屯,我們將統一設定一個輜重部,由田老伯統帶。以後各部曲這管戰鬥,不管後勤。”
黃蓋一聽這話,不由又驚又喜:“主公!你說我們各部曲還會擴充?”
周澈笑道:“為什麼不?以後我還將為各部配備弓、騎、工諸兵,讓一部的兵種豐富多樣.配備齊全之後,一部差不多有三千人左右吧。”
黃蓋與姜楓都是大喜,只有俞實問道:“將軍,各部都配騎兵,那咱們從幽州帶過來的幾千騎兵?”
周澈大笑:“放心,靖邊軍騎兵將作為一個特殊的兵種,以後只會越來越強大,嗯,在我的計劃裡,以後會為你配重甲騎兵,什麼是重甲騎兵?不懂,告訴你,就是人馬具甲,反正現在也沒錢搞,以後等有空了,我搞一個樣本讓你看看就明白了。”
看到已定型的戰車,周澈臨時決定到匠作營去看看,匠作營的位置離軍營並不遠,幾里路而已,大量的百姓散去後,原先龐大的軍營顯得空曠了起來,匠作營正式成立後,便座落在軍營的西側。
作為一個周澈十分看重的部門,匠作營那裡條件是十分好的,他們工作休息的地方早已修成了永久的建築,從原先老縣城的虛墟上拆下來的青磚條石几乎全部被運來修建了匠作營,便連軍營也只是運了部分青磚條石修成了一道圍牆及幾座哨樓,連周澈的將府,李肅的縣衙,到現在為止,也還是當時臨時修建的木屋。當然,幾經改建後,這些木屋的條件已大大改善了。
匠作營現在基本成了周澈的兵工廠,周倉之前回汝南弄來的三十名鐵匠連同他們的家眷近百口人,都被安置在了匠作營內,每個匠師都在老營附近授了土地,每人十畝,一家有幾口人,便有幾十畝地,這讓不情不願從繁華的豫州來到幷州,而且是窮鄉僻壤的西安陽的匠師們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要知道,在豫州的時候,除了有經驗的大師傅,他們也只有一點兒微薄的薪水,勉強能過日子罷了。但一到這裡,每家都拿到了數十畝土地,這在豫州,是十分難以想象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匠師雖然有一門手藝,但在骨子裡仍然不脫小農氣息,有自己的土地是這個時代的人的普遍的夢想,不管是官,還是商,發達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買地。這些人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有擁有土地的一天,當從縣衙拿到地契的時候,大都的人都如在夢中,本來的不情願立即便變成了歡天喜地。
而對於周澈來說,近千畝的土地對如今的西安陽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西安陽雖然地並不多,但現在人也太少了,寇兵過處,十室九空,大量的地荒蕪無人耕種,用一些荒蕪的土地籠絡住一些他十分需要的技術人員,他覺得太值了。
周倉非常清楚他要鐵匠的內在含義,這些鐵匠都是從陽城鐵官的匠作營中抽調而出,最為擅長的就是打製各類兵器,甚至隨著這些鐵匠一起來的還有一些大型器械的製造圖紙。
帶隊的大師傅已被周澈直拉任命為匠作營的匠作大監,拿著等同於縣令的薪水,同時家中也一樣授了地。這讓這位叫任器的大師傅感激不盡,這一份薪水是他以前在豫州辛苦一年也賺不到的,更何況還有地呢?只要有地,便是不拿薪水,任器也是肯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