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直家夜宴過去後沒多久,他得到了一個訊息。這訊息是小肅打探到的:“有人在街上見到程闖了。”

“噢?”

小肅小心翼翼地說道:“他騎著馬跟在波連的後頭。”

“噢。”

“看樣子好像是被波連招攬去了。”

“噢!可見邢剛和慶鋒?”

“看情況,老邢和阿慶,可能被劉振招募去了?!要不要小人們做些什麼?”

“嗯?做什麼?”

“元福他們很生氣。阿闖明知波連與張直交好,卻偏還投到他的門下!太不像話了。”

“我是不是說過以後不準人在我面前提程闖的名字?”

“是,是。”

小肅偷看荀貞臉色,見他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猜不透他的心思,不再說了。

……

周澈啟程回京那天,天仍未雨。他察看沿途的麥田。各縣、鄉雖奉太守府的命令俱皆組織了大批的人手運水抗旱救災,但成效不大,今年的夏種肯定是被耽誤了,百姓們一個個愁容滿面。好在何進聽從了自己的建議,及早著手從外地買糧,買來的糧食絡繹運回郡裡,勉強安穩住了民心。

周澈回到洛陽後的第一天,潁川那邊給他送來訊息,新任的鐵官長被任命下來了,正是沈納。

至於汝南那邊,周澈請荀攸到安成東鄉開始正式、系統地教諸人兵法。

也不是每個人都教,只教“什長”以上的。每五天一批,每批五個人,叫他們分批輪換著來。讓荀攸給他們講解諸家兵法,闡述個人理解的練兵之要;或給他們講解古代的一些戰例,與理論結合。比照汝南、潁川二郡的地勢山川,城池林木,還用馬援的“米山”典故,搞了個挺大的沙盤,興之所至,眾人分成兩派,在沙盤上推演作戰。

包括周澈、荀攸在內,安成東鄉這些人沒一個經歷過戰事的,頂多像衛伯文一樣,家裡有長輩隨軍打過羌人、鮮卑人,可也都只是小卒罷了,對真正的戰爭其實都不瞭解,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戰爭”的興趣。哪個男兒不渴望立功邊疆呢?尤其在兩漢這樣一個民風彪悍、積極進取的時代。

大家都是學的不亦樂乎。周澈也剛好透過這個機會來判斷諸人的帶兵才幹。“紙上談兵”固不足取,可若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好的,估計到了戰場上更是不行。

說到東鄉,姜楓、南凌在周澈回京後這一年來做得不錯。南凌的大名果如周澈的期望一樣,傳遍了郡南,如今他已不是“城東伯馳”,而是“郡南伯馳”了。還有就是汝南太守王赫走了,安成縣令黃琰也早在去年底時便被調離,黃敘的叔父黃祖跟著黃琰走了,黃敘沒走,依然留在安成,求學於周氏門下。

有周澈財、勢的支援,姜楓、南凌闖下偌大的名聲,汝南郡南諸縣、鄉的輕俠豪傑多半都與他們有交往,前來投奔的勇士絡繹不絕,他們手下的隊伍足足擴大了一倍,現在有三百多人。別院早已住不下去了,除留下少數人留守外,其餘的全搬去了新落成的莊園裡住。

新落成的莊園就在橫路亭,買的是文博家的地,離文家莊子不遠。為障人耳目,姜楓、南凌遵照周澈的吩咐,在莊子周圍又買下了數百畝田地,對外只說養這麼多人是為了種地。

並遵照周澈的命令,姜楓從各地的人市上前前後後買了差不多四五十個健壯的大奴。平時種地就由這些大奴負責。農閒之際,這些大奴也一如橫路亭受訓的那些里民,被組織起來操練習射。有從沈家、鄭促那裡抄來的錢財支撐,把這些大奴和投奔來的輕俠勇士們武裝起來輕而易舉。武裝他們之餘,還多出了不少的長短武器、弓弩輕甲,暫且儲存莊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時間到了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關鍵是以後!在京師做官一定要小心謹慎。”曹熾語重心長對曹操說道,“洛陽北部尉不過是芝麻大的官,誰都招惹不起。別說你了,我現在掌管長水營,明面上統領七百多兵馬風風光光,其實也不過是個打雜的!天子腳下大人物太多,不知哪步走錯就丟了帽子,弄不好還有性命之憂呢!”

“侄兒明白,只恨那梁鵠老兒沒叫我當上洛陽令。”

“傻小子,你還矇在鼓裡呢。”曹熾斜眼瞅了一下他,“你這麼想……哼!別看我們哥倆託了這麼多人情,其實根本沒打算真叫你當洛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