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橫徵暴斂(第2/2頁)
章節報錯
“願聞其詳。”
裡監門先是被周澈東拉西扯的消去了警惕,這會兒又被他勾起了怒火,也沒多想,憤怒地說道:“年年多收口算,年年多徵徭役,年年多取訾算!年景好、收成好又有何用?多打來的糧食全被縣廷搶走了!也虧得這兩年年景好,才沒餓死多少人!”
周澈費了半天勁,等的就是他這番話,瞥了田豐一眼。田豐會意,微微頷,打起精神開始聆聽銘記。周澈問道:“多收口算?”
田豐挺配合,立即插口說道:“漢家制度,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每人每年百二十錢。就算多收,又能多收到哪裡去?”
口算就是人頭稅。
“多收到哪裡去?”
裡監門冷笑連連,掐著指頭給他們算:“只從今年正旦至今,不足三個月已收了十次算錢。去年一年,總共收了三十六次算錢,平均一個月三次,每人總計繳了六百餘錢!每個月總有那麼幾次,鄉吏下來收口算,從早到晚不停歇,狗能叫喚上一夜!十來歲的童子,不滿十五歲,原本只該交口錢二十三,卻也要按十五以上來交!一樣是每人每年六百餘錢。”
——依照朝廷規定,人頭稅每年本只應該在八月時徵收一次,但天下諸郡各縣基本上沒有按此行事的。好一點的一年收個十幾次,壞一點的一年能收上上百次。周澈任鄉長時,倒是有意嚴格按照朝廷規定辦事,減輕百姓負擔,奈何上有縣廷。縣令朱敞雖然清廉,一年裡也少不了要收個十來次口算錢,每次或多或少,但加在一塊兒也肯定是要過百二十錢的。
裡監門言至此處,怒火中,憤然說道:“一畝地才收幾石糧?肥田好地也不過三石。一石糧,官價賣百文錢。一個人算賦六百餘,要想交夠,就需要兩畝田。這還沒算上田租,三十稅一;又有芻稿錢。俺且來問你們,照此計算,一家五口人,得種多少畝地才夠交賦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田豐說道:“十四五畝。”
“交完賦稅,人總得吃飯,又得多少畝地才夠一家五口吃飯?”
一家五口人,一年得吃糧八十石,一畝地產三石糧。宣康學過算術,很快算出了得數:“二三十畝。若再加上鹽、菜、衣等諸項費用,大約需要五十畝上下”。
“如此,一家五口人要想在納完賦稅後還能吃個飽飯,就非得有六十多畝地不可。諸位,你們去看俺們裡中看看,有幾戶人家能有六十多畝地的?莫說六十多畝,便是有二十畝地的都不多!裡中大半的民戶要麼投到大家門下做徒附、賓客,要麼辛辛苦苦去給富人幫傭。”
周澈默然。他知道百姓生活不易,橫路和東鄉的鄉民大部分就很貧苦,如泰坪裡,滿裡都是貧戶,想買些桑苗,還得他解囊相助。如今聽這裡監門說了本地百姓的生活,卻竟是比東鄉還遠有不如。至少,在黃琰的治下,東鄉的百姓不必繳這麼多的算賦口錢,生活儘管貧苦,勉強總能度日。
孫信剛給周澈說過自己家裡過過的那些苦日子,此時又聽到這個裡監門的憤怒傾訴,對他們這裡的百姓非常同情,說道:“你們每年都要繳這麼多的口算錢麼?”
“早四五年前,還沒繳這麼多。那時雖也多繳,可多也不過二三百錢。自從上任縣君始,口算錢就多了起來。到了這一任縣君,越多了。”
“唉,這、這,這也繳得也太多了。”
裡監門“哼”了兩聲,冷笑說道:“能不多交麼?每人本應只交百二十錢,如今俺們每人要繳六百餘錢。一個人就多交五百錢。俺們裡不大,一百多口人,一年就多交五萬錢。俺們鄉也不大,三十多個裡,一個鄉每年就多交一二十萬錢。俺們陽城也不大,三個鄉,一年就多交六十萬錢。縣君長吏張張嘴,下邊的吏員跑跑腿,一年就能多撈六十萬錢,嘿嘿,能不多交麼?”
說到這兒,他扭過臉,朝遠處田中瞧了眼,那兒有一座高大寬敞的莊園,轉回頭,又說道:“貧戶小民被口算錢壓得直不起腰,那些豪強大戶們卻因為走通了上邊的關係,或者一錢都不交,或者隱瞞戶口,少交,又或者乾脆直接請託鄉吏,把他們該交的轉到俺們頭上!”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