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再歸京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安成驛站,袁薇、周湧、姜楓等人陸續來到,除了他們,還有十幾個聞訊而來的周氏其它各房中人。眾人把周澈他們送到縣界,又遇見了黃忠。
一番依依惜別,不需贅言。
最後,袁薇雙手握著一段細柳,行了個萬福,說道:“夫君此去京師,道阻且長,風險多有。行路時務必要謹慎小心。君今將行,吾心甚憂。”
周澈答道:“得卿如此,夫復何求啊!為夫會謹慎提防的。家裡之事,就託付給娘子了,家事族事,俱為一體,賞罰分明,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治家之道,不宜偏私,日常用度當以節儉。族兄鼎、族弟湧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夫之良師諍友。夫以為家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姜楓之、南伯馳、黃公覆,性行嚴猛,曉暢軍事,吾家門客部曲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夫君之話,妾身謹記。今與君相別,妾身有一言相贈。”
“請說。”
“今君且遠行,歡樂殊未央。願君惜身體,努力加餐飯。”
周澈握住妻子的手正色說道:“吾妻良言,夫必謹記。”語畢,向諸人一拜。諸人回拜。
孫信上前,接過他們的臨別贈錢。臨別時送些錢以壯行色,這也是當世的風俗。周湧、周祈、周佑三人各送了百錢,餘人皆是十錢,獨黃忠最多,送了塊金餅。周澈都不推辭,待孫信把錢收好,他翻身上馬,於馬上拱手說道:“諸君留步,澈去了。”
郭強、孫信各上馬,周倉坐入行李馬車中押貨。三騎一車,在諸人的目送中,沿官道向西北,趕赴洛陽,迎著晨光遠去。
汝南到洛陽相距五六百里。若是騎馬,快馬加鞭七八天就能到,只是眾人的行李是放在馬車裡的,行速快不起來,因此起碼要十三四天吧。千里出行,對普通百姓來說可不是一件易事。不光是食宿開銷,僅是沿途的關卡就夠你喝一壺的。好在周澈是官身,路上飢渴勞累時可以在鄉中亭舍裡稍作休息。
五月十八,周澈等終於到了洛陽。
洛陽乃國之首都,天子所在之地,京師豪強眾多,大戶林立,人口繁多。
離城還有七八里遠,官道上的行人就漸漸增多。路邊的田野一望無邊,遠處莊園聳立,近處數十上百的農人、奴婢散佈田間。一個裹著綠幘的大奴挺胸凸肚地站在道邊的田壟上,正在指揮幾個小奴鋤草澆水,瞥眼瞧見了周澈一行人,只漫不經意地瞅了瞅就轉回了頭。
周倉嘆道:“洛陽真大漢之國都也。一個田邊的大奴就能視吾眾十餘車騎若尋常小事。”他們一行十幾個人,十餘匹馬,三輛車,大多攜弓帶劍,這要放在安成鄉下這樣的小地方,早就惹路人頻頻目注了,便是在平輿,他們這樣的行人也不多見,而這個大奴卻僅只是瞧了一眼就不再看了,可見平時有多少車騎隊伍來往此地,管窺所及,亦可見洛陽之繁榮。
隨著越來越多的行人前行,不多時,洛陽盡現眼前。
一條寬深的護城河繞城一週,暮色下,波光粼粼。過了護城河,迎面是座雄偉的城門。城門上旗幟飄揚,金吾甲士巡行其上,十幾個持矛披甲的門卒分立在城門兩側。經過甕城,再過一座城門,尚未從城門下的昏暗緩過神來,無數的嘈雜熱鬧的聲響已喧嚷入耳。
他們是從東城門進的,洛陽的市集在西南邊,這邊多是裡坊,饒是如此,路上已是熱鬧非常。
周倉等人大多沒來過,看得目瞪口呆。只見一條大街筆直壯闊,足能容七八輛馬車並行。路人行於兩側,車騎馳行中央。路邊溝渠石壘,渠外邑宇逼側。高樓臨街,青色的酒旗高高挑出,時有人結伴進去,又時有人醉醺醺的搖晃出來。往來行人中,不乏高冠士子;馳行車騎上,多華服貴人。
周澈前世見慣了大城市,也曾來過洛陽,是諸人中唯一一個淡定從容的。他說道:“尚書檯府衙在城西北,從這裡過去還有段距離。這一路走來幾十裡地,大夥兒都累了,再提把勁,我早點拜見過吏部曹,也好將息。”
諸人應諾,簇擁著他,步上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