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駁姚州棄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一會兒,崔玉進來。
武炎之一看,此人是又黑又瘦。他是從姚州州回來的。幾千裡之遙,要走好幾個月呢!
“卑職參見王爺!”他給武炎之行完禮之後,便讓兩個隨從,送上兩個箱子的土特産。
武炎之謝過了,便聽他彙報辦理銅鐵的情況。
“啟稟王爺,卑職一直以前只是聽說姚州路遠,此次去過以後,方知路途艱難,難於蜀道。
卑職十個人是沿著巂州一路,一直走了四個月才到姚州。不出王爺所料,姚州地大物博,南去更是萬裡之遙。
該地盛産鹽、銅、茶葉、麻等。目前該地有許多部落,卑職粗略估計,怕是有上千。一個大的部落可能有一兩千戶,小的部落只有一兩百戶。該地以西耳河附近梅、李、趙、董為大姓,靠近昆州,有爨chuan)氏大族。
這爨氏頭領原本也是我中原的漢人,不過現在已經成為了當地夷的首領。這爨氏統治的區域,卑職估計至少有五六十萬人……”
武炎之從崔玉的彙報當中,知道他確實去了很多地方。
“很好,你對在該地辦理銅務這事怎麼看?”
“卑職以為,此事不單單是辦理銅務如此簡單。目前我們在該地只有姚州都督府。
這個都督府,除了直轄幾個縣以外,其餘都是羈縻ji,i)州,並不能行使多少行政權。
在此種情況之下,要想在該地順利辦理銅鐵之務,難如登天!所以卑職建議,應擴大姚州附近的直屬州的數量以及範圍。
這並非不可行。因為卑職走了很多地方,那些所謂的當地蠻夷之人,其實有相當的比例都是漢人之後。
特別是那些部落首領,更是有七八成都是漢人官僚的後代。分析了一下原因。自漢代開通西南蠻夷路之後,先後派了不少官員去該地,一共有數百年。
後到魏晉南北朝之時,中原徵戰不息,也就失去了對該地的管控。不過可喜的是,在當地的官員,他們很多都成了部落首領。
其語言文字和風俗並沒有完全丟失,只是改了姓氏而已。他們依舊崇尚中原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重新加大管制姚州的基礎。
所以,卑職建議,應該逐步加大姚州駐軍,同時,將流放嶺南的罪人,分一部分到姚州去,對當地人進行漢化……”
這個崔玉也不簡單,不愧是狀元。他都是把如何治理姚州的詳細方略介紹一下。
武炎之哪裡不知道這些道理?這姚州由於沒有及時對當地進行有效管控,到了唐代開元年間,逐步被南詔佔領,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王國。
當時唐玄宗兩次西征西洱河,都大敗而歸,喪師數十萬,令人無比痛惜。
如果在此時,加大對其統治,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崔推官辛苦了,你今後就留在我身邊,主管兩京附近的銅鐵之務。至於姚州銅鐵之務,到時候再說。”
……
第二天上午散罷早朝,武則天把幾位宰相和武炎之留了下來。
“諸位相公,那益州長史姚璹上奏,說放棄姚州。這是他的奏表,你們拿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