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伊陽縣驛館。

“王爺,本縣戶數五千二百五十戶,人口二萬六千三百……”楊縣令親自向武炎之彙報本縣的人口、租稅、治安等等情況。

待他彙報以後,武炎之說道:“如今我已經看了三個縣,楊縣令這裡與其他兩個縣糧食畝産也相差無幾,人口增長率也大致相等。

我沿途檢視了多家農戶,我發覺你們現在用的這個鏵犁有問題,急需要改進。”。

眾人一聽,都十分納悶。改進鏵犁?這個是用了千百年的東西,要如何改進?

“王爺,不知道王爺心中的鏵犁是什麼樣的?”田縣尉一臉疑惑地問道。

眾人只見武炎之微微一笑,悠然的說道:“我昨晚畫了一張圖,當然有些潦草,李公是畫家,我畫的這圖他也看不得的”。

“哪裡!王爺過譽了!”他卻先把那鏵犁的圖接了過去,定睛一看,卻大吃一驚!

鏵犁經過武炎之小小的改造,似乎真有效果,他是當過縣令的,自然也頗為知曉農事。

而且武炎之畫的這個圖,跟常見的圖完全不同,與寫生畫也差不多。他卻不知,人家武炎之畫的這個圖是基本上按照比例來的,非常的形象。

李思訓看罷,又把圖交給了楊縣令。楊縣令一看也非常地驚疑。只見那圖畫之上,原本很常見的直轅,卻變成了曲轅。

不僅是如此,那曲轅的前面,看著是一個活動的機構,可以隨之轉動。而且這曲轅也明顯地比如今使用的直轅要短不少。

他很驚奇,如此設計,真的可行嗎?農民能夠接受嗎?

那主簿也拿過去看了看,眾人都沒有說話。

武炎之一看,這些人或許有些懷疑。他心裡暗笑,可能沒有經過實踐,他們有些半信半疑。

不過自己設計的鏵犁,是根據自己在老家農村舅公家裡見過的鏵犁而設計。不用說,肯定比在唐代的直轅要先進許多。

於是他便開始給他們解釋道:“諸位,鄙人設計的這個鏵犁,與你們常見的很是不同。我就簡單說說這個新式鏵犁的優點吧。

諸位請看,我這個主轅是彎的,轅頭朝下,這樣重心在下,便於深耕,就是耕田的牛也比較省力。

還有,轅的前面有一個活動的圓盤,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現在沒有這個活動圓盤,牛轉彎非常不便。像我這樣做,非常便於轉彎……”

武炎之把曲轅犁的好處一一向諸位作了介紹,聽著他們頻頻點頭。

“楊縣令,請你馬上安排一下,找本地的木匠和鐵匠,兩天之內按照我的設計,做這樣的一個鏵犁出來。

你再發通知下去,讓本縣各地的村正,凡是能夠趕來的,這三天之內都趕來,讓他們看看這新式的曲轅犁究竟如何。不經過現場的實踐,很多人也不相信。”

“卑職馬上就吩咐,一定準時將此鏵犁生産出來。”

“你們可別小看這鏵犁,有了它,既節約了更新的時間,還可以增加耕田的深度,實現精耕細作,産量提高一兩成也是可能的。”武炎之繼續把這新式鏵犁的功能給他們講解。

……

下午,驛館。

“二孃,今後可不許與玉兒隨便外出,上次多危險呀!”李思訓聽說了李倩的遭遇,很有些吃驚。

“爹,兒沒事的!也就在大街上逛逛,還能有什麼事啊?”李倩很不以為然。

“這裡不比洛陽,小地方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這次要不是王爺遇到你們,怕是也要受屈辱。”李思訓一臉嚴肅,他可不希望自己這個寶貝女兒出事。

“咦?你畫的這是誰呀?我怎麼看著像……”忽然,你是先看見旁邊一幅畫,那畫上的男子都有些像武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