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石炭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次河北契丹叛亂,孫萬榮的叛軍攻佔了冀州,殺害軍民官吏上萬人。不過對邢州的影響不大,因為那裡還隔著好幾百裡。
如今叛亂已經平定,百姓春季的種子已經全部種下,長出了幼苗,他們忙於春耕。
武炎之在來的路上已經看到了他們忙碌的景象。他的主要任務,是要把鋼鐵産量提上來。
唐代的産鐵,主要是在河北,佔全國的七成以上。這裡有一個大的鐵礦脈,南北走向。主要從北往南橫跨三個州:邢州、洺州、相州,也就是邢臺、邯鄲、磁縣一線,橫跨數百裡。
……
邢州沙河縣,上午。
此處有一個冶監,專門負責管理此地的採礦和冶煉業。
“啟稟王爺,本縣所轄諸採礦場,去年一年,共産鐵310萬餘斤。公家之礦場産鐵250萬斤;私家礦場60餘萬斤,收稅12萬餘斤。”沙河冶監之監王進彙報道。
武炎之知道,這河北鐵業的管理與銅和金銀等差不多。
這裡採鐵礦場,幾處較大的場也是國有,其餘一律私營。同時,當時對於金屬礦的開採和冶煉,管理比較松泛。只有在産量比較大的地方,才會設立冶監,管理並收稅,其實主要是收稅,談不上管理。
對於沒有設立冶監的縣,金銀銅鐵等所有金屬,是聽任百姓自己開採的,就連20的稅也不用交。
“你們對鐵的冶煉,採用木炭嗎?”武炎之問道。
“回稟王爺,有采用木炭的,也有燒石炭煤炭)的。採用石炭,雖然花費少些,不過煉出來的鐵並不太好,會變脆。還需要重新煉制才行。”
武炎之一聽,這是當然了,那用的煤,肯定是含硫過高,才造成這種現象。
要練出好的鋼鐵,必須要採用焦炭。於是他說道:“這附近可有生産石炭的地方?”
“當然有,本縣一共有四處,附近的縣就更多了。就是那石炭,也分兩種,一種煙塵很少,非常好燒。另外的一種會結焦,煙塵也非常大。”
“走,你帶我們去看看!要煉出好鋼,必須採用這石炭,而且還要再冶煉一次。”武炎之邊走邊說道。
旁邊這些人也聽不明白,不過判官蔣士鵬知道,自己的主公從來不說沒有把握的話。
於是武炎之帶著姚寬和玉飛、蔣士鵬、盧宏、顧志文等人,在冶監王進等人的帶領之下,趕往附近的採煤場。
一行人騎著馬,十多裡的路程,居然傾刻間就到。武炎之一看,這裡是一個露天採煤場,十幾人在忙碌著。
他心裡想,可惜現在的人口並不多,工業化還沒起步,要不這樣大的一個露天採煤場,一年可是要掙不少錢的。
因為他這個成本,可比井工煤礦地下)開採的成本低了很多。而且沒有瓦斯爆炸的危險,安全性也高了很多。
“啟稟王爺,此處採礦場,今年才剛剛開挖十餘天。冬天大雪覆蓋,天氣太冷,加上銷量不大,是沒有開採的!”王進說道。
武炎之等人下馬,四處看了看。
“王爺,此處的石炭,就是燒了會粘在一起的!還有幾間房子,裡面還有火爐,我等去瞧一瞧吧!”王進道。
這十幾個人幹活,專門有一個婦女在做飯。
那些幹活的人,以及若幹孩童,看見突然之間來了許多官員、衙役,都吃驚不已。
幾個衙役正在給他們做了解釋工作。
那做飯的女人正在門外淘米。
“白家娘子,此乃東萊王,快快見過!”一名縣裡跟著護衛的典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