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九鼎2(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鋼軌和下面的方木採用大鐵栓固定得非常牢實。那木頭是間隔一尺一根,採用的還是柏木,非常的浪費。
“你們試著抬一下。”武炎之安排周圍計程車兵。
也是一名校尉領著二十人,排成兩排,一聲令下:“起。”
那十五米長的固定好的鋼軌被二十名大漢輕松舉起來。
“來少監,你明日帶領100名金吾衛士兵,負責沿途的警戒和開路,有不聽指揮,擅自圍觀者,一律緝捕。”武炎之安排道。
“遵命!”來俊臣恭敬地點頭。
接下來,幾人又去看了已經鑄造好的九鼎。
但見金光閃閃處,九個巨大的鼎一字排開。有一個鼎明顯比其餘的鼎倒高了不少。
判官孫恆介紹道:“王爺及各位長官,這最大的鼎,名叫豫州鼎,又叫神都鼎,賜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
其餘的八個鼎:冀州鼎名武興,雍州鼎名長安,兗州鼎名日觀,青州鼎名少陽,徐州鼎名東原,揚州鼎名江都,荊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圖山川物産於其上,共用銅56萬餘斤。”
這九個大銅鼎重新澆鑄好以後,武炎之還是第一次來檢視。
但見這金光閃閃的黃銅大鼎,比以前的青銅大鼎,壯觀無數!
“孫判官,崔少監,在後日九鼎安放完成後,給負責製作九鼎的兩名監作和五名胥吏,記上中考一次!”武炎之道。
“遵命!”
隨後武炎之領著他們,檢視了整個線路。隨後又仔細看了看天色,天氣也不錯,現在是春季,也不會下大雨。看來明後兩天,運輸九鼎應該不成問題。
……
第二日,由於要運輸九鼎,朝參暫停。
根據武則天的旨意,與運輸九鼎有關的各司長官全部參加。總指揮當然是武炎之。其實也就增加了左右監門衛大將軍、左右金吾衛大將軍、左羽林衛將軍、將作大匠。這些人昨日有事,都沒能參加勘察線路。
玄武門外,九鼎作坊大門口。
旌旗招展,鑼鼓喧天。
一千多名士兵和將校整齊排列。
在幾通鑼鼓響後,武炎之看看自己帶著的一隻大銅鐘的指標已經指向八點,於是一揮手,敲鑼打鼓之人立刻停手。
那隻大銅鐘,還是皇帝武則天,特意賞賜給尚方監的!這東西全國也沒幾只,倒是把在場的所有人,眼饞得不得了!
特別是那幾位大將軍,有人問道:“東萊王,聽說這報時儀是尚方監工匠製作的,不知如何才能買到一個?”
“買一個?”武炎之冷笑道,然後他又說道:“這東西可不好買,宮城裡皇帝那裡有五隻,還有幾只在司府寺,當然還要加上這一隻,除此就沒有了!”
那幾個人一聽,頓時就斷了念頭!
不過隨後武炎之的一句話,讓他們立刻又興奮起來:“不過嘛,有人投資。讓那幾個製作報時儀的工匠,利用業餘時間,培養些工匠,製作這報時儀。
當然啦,數量有限,估計一年也超不過一百隻。不過現在可以接受預定,只是這價格可能會稍貴些!”
“貴一些?東萊王,不知道貴多少?不會要幾千貫吧?那就算了。”那左金吾衛王大將軍問道。
“那倒也不用,不過由於材料和工藝的不同,價格自然不同。最高階的報時儀,他們準備生産十隻,好像準備上面鑲寶石,裡面也有一些部件是採用黃金的。算下來這個要800貫左右一個。
次一等的呢,可能要400到600貫;就是最便宜的,也要一百貫……”
他們聽武炎之說完話,倒是鬆了一口氣。這些大將軍,可都是從戰場上過來的,哪個不是身家鉅富?幾千貫一隻鐘,雖然也買得起,不過肯定覺得不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