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雖然沒見過水泥,不過甄官署令高金奎等人,畢竟是燒製陶器的專家。

在武炎之講過燒制、保管、研磨等細節後,他們倒是基本上明白了八九成。

自己那幾位幕僚,當然就差得多。

那高金奎道:“如武郎中所講,這水泥倒是也不太複雜。不過,這兩道研磨的工序很是重要,肯定要越細越好,這得用大碾子仔細研磨才行呢!”

“當然!要生産出高標號的水泥,其實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我們如今用的水泥,不過是用來鋪路而已。標號要求也不高!難度很小的!”武炎之道。

“標號?武郎中,標號是什麼東西?”高署令問道。

“這……就是標號越高,硬度越大的意思!我自己搞的編號,你們也不懂的!”武炎之道。

他一不小心,倒是把標號這個名詞講了出來!別說此時的人,就是武炎之前世,不常接觸水泥的人,一般也搞不清標號為何物。

講解完成以後,這具體如何燒制,由他們去操作,他肯定會不時會去檢視。

雖然他知道如何燒制水泥,不過並未實際操作。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至於如何配置混凝土,不屬於甄官署的事務,那是由右校署和直接施工的人員負責,到時候直接跟他們講解就行了。

此時施工,不是後代的什麼招投標制度,而是直接由監作監還有尚方監)提出用人的計劃,由冬官司郎中審批後,從全國抽調民工、技術工匠。

如今當然就是武炎稽核批準!當時全國在籍的工匠,尚方監有一萬九千人,將作監有一萬五千人,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

至於普通下力氣的民工,一般是在附近州縣抽調而來。

……

第二日下午。他散朝以後,回冬官司衙門,簡單處理完一些事物,就出了皇城門。

然後找了四家木工房,分別定做了若幹傢俱,讓其送到自己的新居!多找幾家,主要是為了做得快一些!那些店家都答應十日後,將所有東西送往他的家裡。

至於日常用品,他只有改日換了便裝,到市場去轉一圈,親自採購了。至於五品官員不準進入市場的規定,也顧不得了。

回到道觀,剛進大門,就有人跑過來道:“啟稟武郡公,有幾位客人已經在後殿客房等候多時了!”

他不知道是誰,來到客房一看卻是徐才、鄒鳳熾、王棟三人。

武炎之一看,這三個大老闆卻親自上門了。

三人都過來行禮。

那徐才首先道:“那日武郡公提供了蒸餾清酒的秘方,的確讓鄙人受益匪淺。這些日子,鄙人已經掙了好接近兩千貫了!今日帶了一點薄禮,特來略表感謝!”

說罷,他親自捧過來一個褐色大木盒。

武炎之急忙拒絕:“這是何必?我不是說拿幾鬥好酒來就可以了嗎?”

可是,他幾番推卻不過,只得收下。反正是自己提供的技術,也不算受賄!手裡一掂量,怕是有二十斤。

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東西!他交給在門外候著的張泰。

那徐才送完禮,卻看見鄒鳳熾親自把放在地上的兩個土色陶罐抱出來,放在桌子上!只見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