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炎之出了驛館大堂,羅縣丞趕了上來道:

“武郎中難得來小縣指導,卑職等準備了幾斤山裡的野雞、麂子等幹貨,還有些本地的特産,也不值幾個錢,還請郎中不要嫌棄才好!”

說罷,他一揮手,有四個人拿著四大口袋幹貨過來。

武炎之一看,正好,路上可以給兄弟們和兩位侍女加菜了,於是道:

“也好,不過我也不能白拿你們的東西呀!這樣吧,我等昨日殺死一隻大熊,還有若幹熊肉。

你等四位縣官若不嫌棄,就一人分一大塊回去,給家中嘗嘗吧!這大熱天的,帶著也很難容易壞掉!”

羅縣丞一聽,也不好拒絕,忙表示了感謝:“這……那就多謝武郎中了!”

其實,當時有官員候選制度,很多官員好幾年才能輪到做一任官,也許還是千裡之外,就是路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如果比較廉潔的官員,一大家子幾十人,其實生活是非常艱苦的!能幾天吃上一回肉就不錯了,這熊肉也是好東西。

羅縣丞要留著吃了午飯再走,可武炎之哪裡等得,況且他又不願意與韋嗣立一同就餐,於是立即啟程趕往南陽。

那裡距離此地五十裡,跑快點,應該在日落前輕松趕到。至於午餐,就只好在路邊酒肆解決了。

……

天氣陰沉、悶熱。

蔣士鵬熱得汗水直流,他看著天色,道:“怕是要來暴雨了!”

武炎之也道:“很可能!已經有半個月沒有下雨了,要是下起雨來,這路可就難走多了!”

蔣士鵬點點頭,又道:“武郎!那韋舍人也是一根筋,非要遣返流民,萬一激起民變如何處理,聖上可是忙著處理吐蕃入侵之事呢!

卑職估計聖上倒是不一定會同意他的意見,我們的意見透過的希望倒是大一些!”

話音剛落,天邊忽然一道閃電劃過。

“糟了,得走快點,怕是要下暴雨了!”武炎之趕緊道。

……

三日後,上午,政事堂。

三位宰相:納言侍中)姚璹shu)、同鳳閣鸞臺三品王孝傑、鳳閣侍郎兼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楊再思三人正在商議武炎之、韋嗣立二人上報的流民治理方案。

姚璹問楊再思道:“二位相公,請問對二人治理流民的奏狀有何看法。

我等必須要先議一議,否則聖上問起來,我等回答不上來,就不好了。還是老規矩,楊老弟先來吧!”

楊再思是他們當中職務最低的人,當然是他最先發言。

只見他略微一思索,便道:“我看二人的建議各有長處,先說這韋舍人的建議吧。

按照他的思路,流民必須還鄉,頭三年按照七成繳納各種租稅,第四年就好恢複正常,並要求盡可能給他們恢複原有的土地。

如果願意在當地落戶,也是可以的,但是隻減免第一年的五成,以後不管,並且土地全部自己開荒,州縣不再分給上等的土地。

他這做法,等於還是逼迫流民還鄉。因為單單依靠那些開荒而來的貧瘠土地,是根本不可能把租稅交齊的。

武郎中的做法是將流民全部改作礦戶,只繳納部分租稅,同時在當地建立一個冶監,負責徵收礦業稅。

我以為,既然韋舍人是勸農使,還是要尊重他的意見為好,畢竟讓流民在當地落戶,可能會助長人們逃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