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炎之微笑道:“四五千人多嗎?我看還少呢,諸位都知道,我兼任銅鐵使,倒是頗懂得冶金和採礦之術。

下午我到山中你們說的那幾個採礦點去瞧一眼,順便再去給你們找幾個些新的採礦場就是!”

“那就多謝武大使,我等流民就全靠大使了!”眾人一聽,自然非常高興。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這些寨主自然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一行人。

吃完飯後,武炎之剛準備出去檢視那採鉛的礦場,忽然有人來給那桑鴻飛稟告了一個訊息,倒是令桑鴻飛非常擔憂起來!

他聽罷,趕緊走到武炎之身旁道:“武大使!剛才縣裡來的線人說,那韋舍人已經抵達唐州方城縣。

他的治理方案是,要求所有人必須人回原籍,回原籍者,頭三年租庸調減三成,然後恢複到正常水平。

如果不回原籍,則就近安置也可,但是就只有第一年的租庸調減半,第二年開始恢複正常,而且不能保證能夠分到土地!”

這裡安置就沒有土地?

武炎之一聽,他這個方案,估計流民很難答應,怕是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及時回到原籍以後,土地的數量難以保證,也許早就被其餘的人分光了。

留下來的人,也只減免第一年五成租庸調,那麼以後沒有土地的農戶如何交納?

這裡如果分不到土地,又怎麼解決其生存問題?怎麼可能讓其交納租庸調?

想到此處,他搖搖頭道:“你告訴幾個寨主,讓他們考慮就是,我們依舊按照原計劃出去考察礦場。”

“是!”

……

普魯寨西北,七裡,老熊箐。

武炎之帶著桑鴻飛以及三個隨從,來檢視此地的採鉛情況。

那宋礦主得到訊息,老遠就過來迎接。大家介紹完畢後,武炎之直奔採出的原礦石堆放點。

一看,這開採出來的礦石還不少。

他仔細把礦石檢視可一番,主要是方鉛礦,還有少量的閃鋅礦,銅礦石。

看樣子,這裡是一個鉛鋅礦無疑,只是規模不好判斷,也無法判斷,因為要精確判斷,那要進行深部的地質勘探。

在他的腦海裡面,這個地方好像沒有什麼大型的鉛鋅礦。方鉛礦常與閃鋅礦共生,還有部分黃銅礦、黃鐵礦等)

哎!他們也不懂得煉鋅的工藝,從而大部分的閃鋅礦石白白扔掉了,太可惜了!他感嘆道。

在礦場主的帶領之下,武炎之又到礦洞、選礦場、冶煉爐以及四周仔細看了看。

還不錯,可以開採的礦脈長度大約達到三公裡左右。深度當然看不清楚了,不過估計幾百米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他們的開採深度由於通風技術問題,只有二三十米,資源丟掉不少,很可惜!

按照他這個開採規模來講,再開採二三十年也沒有問題。

這時候也沒有鑽機、炸藥!他們依舊採用最為原始的“火爆法”開採礦石。

這“火爆法”,就是先用柴火燒礦石,待燒到差不多時再用冷水澆,由於劇烈地熱脹冷縮的作用,那石頭自然就會開裂下來。

這也是古代開採礦石或者開山掘路,所使用的最簡便的方法。

比如,著名的都江堰,或者樂山大佛,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來開山的。

看完以後,就在地壩裡面,武炎之把那宋礦主以及幾個主要的管事喊過來,問道:“宋礦主,你這礦場一共有多少人?一年可以生産多少斤鉛、銅,還有鐵?”

“回稟武大使,此處一共有七百二十五人,一年可以生産鉛接近三萬斤,銅一千斤左右,鐵四萬斤多一點!”

“嗯!還不錯,這足以維持三四千人生存了。不過可惜,你們這裡存在兩大問題,如果解決了,産量再增加一倍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