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炎之細看,這圖就跟畫差不多,不僅沒有一個正規的比例,更沒有什麼“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說法。

自己前世的圖紙,從疊圖紙a4紙大小),一直到畫圖的線條粗細、圖樣的表示,那可都是有國標的,不可以亂來。

最基本的畫圖是“三檢視”,一般大多數搞工程的人都要學會,那三檢視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他上大學時制圖學得還不錯。

武炎之正準備細細看圖,張大匠卻指著一位緋衣高階官員介紹道:“武郎,這位是王直官。

王直官是蒲州長史銜,一直擔任將作監直官三十多年,他的特長是建橋!這鳳熾橋就是王直官負責設計的!”

二人相互行了禮。

那王直官就給武炎之等人介紹起這鳳熾橋來:“我等根據洛水、谷水這幾十年的水位記錄,確定了這橋的高度。

此橋採用三拱石橋,中間大拱橫跨谷水,寬九十二尺,拱高四十二尺。旁邊兩個小拱要高十尺,主要是便於洪水到來是洩洪……”

雖然他畫的這圖紙非常簡單,不過,武炎之從他介紹的情況來看,這位王直官的確非常精通建造石拱橋。

此橋比上陽宮旁的其它三座橋最高的一座,也要高出三米來,橋面寬度為十五米,長度一百零二米。

不過,他對於橋兩邊的基座並沒有過多的描述,特別是連線西面的神都苑的橋基。

雖然武炎之並不是學的橋梁專業,不過工科的很多理論是相通的。

由於西面神都苑地勢也比較平坦,洪水容易淹沒路基,到時候人員撤退也會很困難。

王直官把方案介紹完後,張大匠便讓武炎之提意見。

武炎之點點頭道:“王直官這橋的確設計得不錯,充分考慮了洩洪水量!”

聽到這裡,王直官很高興,周圍人也開始恭喜他。

在他們看來,武炎之這個春風得意的年輕郎中、郡公,不過是靠了其皇族的身份才登上高位而已,哪裡會有什麼真才實學?肯定是說些簡單的恭維話。

武炎之一看,暗自搖頭,我還沒有講完呢,心想,要說從力學結構上找出毛病,也不太可能。

主要是自己學的不是橋梁專業,也不會進行橋梁的力學分析。

而且這些人架設石拱橋很有經驗,比自己強很多,肯定不會輕易垮塌。

不過還是有幾個問題,要講清楚的。於是他又道:“不過,我倒是還有幾點建議,要向王直官提出來。

第一,就是這橋面的石板要換。我建議改為我新研發的水泥攪拌成的混泥土,以最大程度減少顛簸。

那混凝土你等可是沒有見過,用來鋪路,抹平了以後,可是比你等常見的三合土還要平整。

今後,聖上如果要進神都苑打獵、賞花、避暑,也避免不必要的顛簸之苦。

其次,就是西面橋基和路基段,高度應該再增加五六尺,也就是不能夠比這橋面低。

我倒是建議此橋橋面做成平的,如此,才能抵禦大洪水襲擊上陽宮。否則,橋兩端若被淹,上不去橋也是沒有用的。

其三,西面路基防洪措施不到位,在我看來,如果不對西面路基採取防洪措施處理,這如此高的路基,很容易被洪水沖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