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圍點打援(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西四府四州,要屬遼州和沁州最小,都只下轄一州兩縣,又同處一個小盆地,完全可以合併為一個府或者州。
可以說大明各省的州府,劃分的極為不合理,光山西一省就能看出簡直不倫不類。
平陽府,太原府下轄二三十個州縣,加上大同府,三府共佔整個山西差不多十之七八。
而汾州,遼州,沁州,卻又只有三四個縣,若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劃分的也就算了,可偏偏又不然。
沁州位於汾州的右下方,太原的正南方,都有山脈阻隔,不過卻有山道通行,往北更是有官道可通太原。
趙銳帶著大軍穿山越嶺,足足走了三天,才走出山區,頓時大軍一分為二。
大黑帶著黑字營和後勤隊,向東南直逼沁州,趙銳則是帶著其餘兵馬,去接受沁湳縣城。
相比起大黑拖拖拉拉,趙銳卻是急行軍,只是一天,就殺到沁湳。
上演了一場好戲後,趙二就帶著所部兵馬開城獻降,表示願意從良歸順朝廷,城中足足擠了三四萬百姓。
有了介休縣的樣板,趙銳依葫蘆畫瓢,先統計錢糧,再統計人口土地,設堡分地。
相比起介休縣,沁湳縣就要貧瘠多了,還地處山區,才區區一萬戶不到。
良田一萬畝,旱田五萬畝,粗細糧加起來三萬多石,勉強能夠縣內百姓餬口。
銀錢所得也只有十餘萬兩,連士紳地主的妻妾丫鬟都只有區區六百多人。
趙銳不敢耽擱,讓一名姓王的舉人暫時代理知縣,其他秀才舉人也都留下來幫助分地。
趙二賜名為趙銘,成立銘字營,出任銘字營統領,除了一百多名老兄弟和五百多名悍匪外,暫時再招募一千青壯,一邊訓練,一邊維持縣內治安。
沁湳縣地處山區,被流民軍破壞的倒是不多,吩咐一番後,第二天,趙銳就帶著大軍殺往沁州。
見趙銳一兵一卒都沒留下,十多名秀才舉人差點沒嚇死,個個膽戰心驚,生怕趙二降而復叛。
趙二和一百老兄弟卻是無語到了極點,雖然都升了官兒,趙二更是連晉數級,直接晉升為一級上校尉。
可好好的清白之身,硬是背了一頂反賊的帽子,連名字都被二爺改了,這輩子恐怕都洗不掉了。
趙銳卻不會管他們願不願意,出了山區,所過之處,沿途全是殘垣斷壁,到處都有放火燒過的痕跡。
顯然是流民軍來到這裡後屁都沒撈到,惱怒之下狠狠的發洩了一番。
事實也確實如此,洪武佔領沁州,沁湳後,見無數的流民軍朝沁州殺來,只得將百姓都收攏到州城和縣城。
不然沁湳縣也不會有三四萬百姓,本來還想拿下武鄉縣,奈何各路流民軍的速度太快,只好放棄。
而流民軍見沁州屁都沒剩下,洪武既不開門,也不借糧,氣得半死,但也只得繞過沁州,去攻打武鄉和遼州。
兩天後趙銳就帶著大軍兵臨沁州城下,大黑早已紮好了營寨,還佯攻了數次。
“恭喜趙將軍收復沁湳縣城,希望將軍再接再厲,一舉收復沁州城,然後北上剿滅各路反賊,立蓋世不朽之功。”
張翰又跑來督軍了,心裡也是感慨不已,這趙銳要麼賴著不動,一動就拼命。
短短三天時間,不但來回奔襲一百五六十里,還輕而易舉地就收復了沁湳縣城,這戰鬥力著實可怕。
“張先生就不要吹捧我了,那洪天王乃我手下敗將,不足為慮,收復沁州城也輕而易舉,可武鄉,遼州的賊軍卻人多勢眾,聽說足足有二三十萬之眾,我區區幾千兵馬,實在杯水車薪呀!”趙銳揹著手嘆了口氣。
“趙將軍放心,那些賊軍的話豈能信得?說是二三十萬,但大多都是些連兵器都沒有的烏合之眾,甚至老弱婦孺也夾雜在其中,真正的敢戰之士少之又少,將軍必定能將其擊敗。”張翰趕緊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