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神劇、電影院一日遊,這些被噴成狗的影視劇,在影視圈裡,其實就像是網文中的“套路小說”一樣,有爽點沒劇情,能賺到錢,已經是其他那些更挫導演眼中的“成功作品”。

說句誇張的,就這樣的電影電視劇,導演但凡放出話來,那些普通人平日裡眼中的女神演員,就會毫不猶豫地爬上導演的床。

對于于承惠來說,又不是主角,確實賺錢很難。

像《少林寺》這部成名之作,當初的男主角“片酬”是按天算的,一天一塊錢,拍了兩年,也就拿了720塊左右。

雖說那時候工人的普通工資也只在十幾塊,但很明顯,主角賺的錢,也就頂兩個工人的收入。

主角都這樣,於承惠就更不用提,自那以後,他影途不順,拍出的電影並沒有大賣過,甚至哪怕大賣,就像央視賺了天價的廣告費,也不會把這些錢,分到下面表演者手裡。

進入新千年後,大陸影視圈興起,他這才賺了一些辛苦錢,老一輩整天想著子孫,想讓他多重視自己,那就是笑話了。

這次於承惠之所以來林牧這,想揚名是一方面,看中林牧發的那一萬塊辛苦費,也是一個方面,一萬塊,哪怕他是武指兼演員,殺青時,也就收這麼個紅包了。

林牧沒有多問,只是將他帶到他練習的位置,以及安排好食宿告別之後,這坐回觀眾席上,查起相關的資料來。

《箭士柳白猿》果然沒有大賣,而在此之前於承惠拍的一部《倭寇的蹤跡》,也票房一般。

那麼精彩的抖棍、回馬槍,在如今武俠劇尚還火熱、國術劇奇兵突起的時候,竟然沒賣出好票房?

將這兩部電影搜了一下,林牧看完後,這才苦笑地搖了搖頭,暗嘆自己這位忘年交的遭遇。

在這兩部電影裡,老實講,於承惠的表現,算是最出彩的,是電影中最精彩的所在。

《箭士柳白猿》且不說了,就那個《倭寇的蹤跡》裡,他扮演第一高手裘冬月,在田地裡練功時的畫面,堪稱非凡。

田地裡,是一塊一塊如芝麻、大豆根一樣的尖銳根刺,他就站在田地裡,腳下貼地行走,手上演練雙短槍,沒有多年的功夫,根本完成不了。

但壞就壞在導演實在太坑!

國術流電影導演有種壞習慣:喜歡裝b。

即使是那些頂尖大導演,也喜歡用類似於古龍風的冷酷方式來渲染氣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可於承惠遇到的這個導演,總喜歡用自己腦子裡奇了八怪的方式,來表現或者諷刺高手。

比如說在《箭士柳白猿》開頭,於承惠扮演的高手,就喜歡用“劃拉八子”來挑別人武館,就是兩個高手坐在腿碰腿的兩個圓凳子上交手。

這沒有問題,還是一個很好有意思的方式。

可特麼的於承惠扮演的高手開始囂張得不行,結果一交手,就飛出了凳子,被打得飛到一邊,暈在地上。

敗了?

不,勝了!

那個坐著的老頭直接死了,趴在地上的於承惠站起來,大搖大擺地揚長而去!

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裝b方式,在這部片子裡隨處都是,各種反邏輯、刻意裝b的方式,看得人腦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