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突如其來的服軟?(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個人及以上的相聲叫群口相聲。
《捧逗哏》是一個流傳很廣的相聲,大體是捧哏、逗哏互相拆臺,向觀眾講自己有多重要,同時不服對方,雙方互換身份,表演一番後,體會對方的不易,以和解收場的相聲。
雲鵬表演的相聲,雖然故事情節上與《捧逗哏》不太相同,但表現形式上卻大致相同,在明昊這種不專業的人士眼中,也算是同一套路的不同變種了。
雲鵬這個年青一代的相聲演員,明昊是知道的,很有基本功很紮實的一個年青相聲人,不止相聲說得不錯,還寫過一首神曲《五環之歌》,相得許多觀眾的喜愛。
一頁書把雲鵬也請去了?
“比學歷?郭麒麟!初三沒有上完!初三!
我師父就讓他輟學了,跟他個理由:家裡沒有錢了!哈哈哈哈……”
“……”
“至於我什麼學歷?
哈哈哈哈……
你贏了!”
很普通的臺詞,如果寫到劇本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以雲鵬特殊的相聲說法說出,加上旁邊兩個同伴的配合,喜劇效果簡直無可比擬、炸破天際。
明昊曾經聽過雲鵬的相聲,如果單只是這樣的表現,還屬正常。
更讓明昊驚訝的是,似乎是因為步入一個重要的舞臺,在臺上的雲鵬三人,幾乎拿出了全部精力,互相配合之間,幾乎是天衣無縫。
不要小看這點,兩個人在早對好詞的情況下,表演時並非是說出臺詞就ok,因為是現場表演,配合就顯得更重要。
比如說,逗哏在那抖出一個包袱,捧哏要對此作出反應。
反應得早了,讓觀眾感覺你在唸臺詞;反應得晚了,讓觀眾覺得你們配合得不好。
至於反應的正好,也有細微差別,有時候甚至無法分辨出到底精確到一秒中的哪一分段,但從不同的“一秒時段”中講話,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有極大的差別。
這種功夫,比練基本功更難,也沒有什麼套路,只能靠個人感悟與兩個人的配合。
現在的雲鵬,給明昊的感覺就極驚豔,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完全到了那個點,與對手的戲份從他嘴裡說出來,就是讓觀眾覺得極有感覺。
“年青新人,較著那些打醬油的老人,果然更有活力,也更珍惜機會些……”
明昊心裡忍不住一陣嘆息,如果不是一頁書磨刀霍霍,春晚估計就被那些打醬油的坑死了!
在這樣的心緒下,哪怕他覺得雲鵬演得極好,甚至在抖包袱方面,比開心麻花還要熟練不少,他心中也沒什麼嫉妒,原因除了對方演得確實好的一方面外,更是因為……
他把老郭請過去了!
是的,原本與央視鬧得極僵的老郭,明昊把他請來表演了!
有“師父”在這震著場子,“徒弟”表現得再驚豔,又有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