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悲劇的歷史人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曾花費數十年心血,想要揭開陳世美之謎。
他根據當地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考證清代官員陳世美,其為《鍘美案》中陳世美的原型。
在他的考證中,陳世美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他多次接待,勸其刻苦攻讀以求仕進。
但時間一久,來投靠他的人越來越多,難以應付之下,陳世美就囑咐管家再有人投靠時,一律回絕。
有一個叫胡夢蝶的人,是他同窗,還曾在錢財上資助過他赴京趕考,這時來投靠他卻被管家回絕,心裡自然不爽,於是將一些升官發財後、拋妻滅子的事情,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
相傳《秦香蓮》在清末均州,也就是陳世美老家表演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當場氣得吐血,當下糾集族人,砸了戲團。
童老先生的考證說得很細致,甚至還有一個民俗,據說在陳世美的老家均縣,“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至於清代的陳世美,為什麼被宋代的老包給鍘了,據說則是戲臺上的一次意外,唱了《秦香蓮抱琵琶》結束後,戲迷氣得不肯走,紛紛喊著讓“殺了陳世美”,戲班掌班急的沒辦法,見先前在臺上唱《陳州放糧》的老包還沒卸裝,就靈機一動,讓老包鍘了陳世美,形成《陳世美》的故事。
這算是“千古奇冤陳世美”,流傳得最廣的一個“考證”了。
許多瞭解到這的人,常常把這當成真相,為陳世美喊冤,甚至還有人拍過一部《千古奇冤陳世美》的片子。
那麼,這個考證是真是假呢?
很抱歉,是假的!
童老先生說“陳世美是清代的清官”,但事實上,在明朝時,一位自號“錢塘散人安遇時”所作的《包公案百家公案》一書裡,就已經有了均州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兒的故事,與豫劇《包青天》劇情的前半截很相似。
也就是說,陳世美的故事,最少在明朝就已經差不多定型了,童老先生“煞費苦心”考據出來的“真相”,其實是個假真相。
那宋代真的有個“陳世美”嗎?
這個問題暫時還沒有定論,起碼在史書上,是沒見過老包收拾陳世美的,應該是《包公案》杜撰出的一個虛擬反派角色。
附提一句,明人寫的《包公案》裡,通篇沒有出現一個“鍘”字,也就是說,那“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鍘刀,應該也是明人、後人杜撰出來的。
……
陳世美這樣的情況,讓人很是苦笑不得,也證明瞭在傳統戲本、故事中,虛擬角色與現實人物之間,那含混不清,黑白不明的情況很是普遍。
甚至不止是古代,近現代同樣如此。
陳世美還是個虛擬角色,並不能確定黑白,黑他也就黑了,也沒什麼大問題。
但歷史上,那些真正的得道之士、大英雄,卻也常常受到小說、影視劇的黑化;而那些殘暴的屠夫,卻又常常被人冠以“聖人”之名。
比如說,尹志平、襄陽守將呂文德,這兩位就被金大俠給黑慘了,哪怕後來金大俠已經向道門道歉,甚至作出了小說修改,但這種“黑化的影響”,依舊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