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政聽得熱血沸騰,先賢珠玉在前,讓他一時間都沉浸在林牧所說的世界裡,只是現實磨礪出的強大意志,將他生生拖出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

搖了搖頭:“哪有這麼容易?你以為融合起來很輕松?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

林牧反問:“你以為有多難?如果哪一天56個民族,變成57個,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事實上已經有許多老外,來到大陸後都不想再回家,他們對這片土地是真的熱愛,你說是為了美食也好,是為了生活狀態也好,但你不可否認,這片土地有著強大的同化能力,他們或許還會覺得自己是外人,但他們自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兒女呢?國外有黃皮白底的香蕉人,國內為什麼就不能有白皮黃瓤的地瓜人?”

被問得有些詞窮,王德政有種氣極的感覺:“總之你這是在幻想罷了!即使有,那可能也是100年、200年後的事情,那麼遠的事情,誰能想得到?”

林牧看著他:“人有三年之期,國有百歲之謀!

我最近在看《世界工業史》,裡面介紹了一個例子,在1939年時,雪弗來對2049年之前的汽車發展戰略,提出了一個規劃。

規劃裡,講未來會出現大量的攝像頭、感測器,將來會産生一些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他就沿著這個路線研究發展,結果如何,不用多說以吧?

1900年左右,一群法國藝術家把未來生活的暢想,畫了87張圖、印在煙盒上,上面有空中武器、直升機的原型都畫出來了,當時看是天方夜譚,現在你再看看,不也是神話變成現實了?

以前咱們覺得‘汽車飛機一體’不可能,據我所知現在還真有公司在研究,而且也已經快成功了!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奇跡,一年後的變化你都不敢想,還敢這麼肯定地打包票嗎?”

……

王德政心裡掀起滔天巨浪,他是搞農業的,對其他行業瞭解不多,但也知道一些。

想想那些毀世界觀的科技,他心裡對林牧所說話的否認,也無法再那麼堅決了。

林牧看他沉默,估計對方耳機裡的那些人也是在思考,幹脆就將自己心裡的話,一下子說了出來:“30年,對於個人來說,也就是半輩子,可能都沒什麼變化,打了三十年工、當了三十年房奴,生活一成不變。

但對於國家來說,30年已經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國家在30年裡由盛轉衰、甚至滅亡,一點也不奇怪。

如果這樣的國家,就發生在咱們國家邊界,那到時候你接納他們的難民嗎?怎麼接納?總要有個行事的原則吧?收服他們,用什麼方法?懷柔還是剛柔並濟?”

不是林牧想得多,實在是現實裡的事情,就在那擺著,你想不多想也不可能。

對於這些團體,對他們一味示好,沒點原則,是沒有用的!

這倒也不怪王德政他們偷懶,普通人在生活裡,也是有許多地方靠“懶”和“拖”處事。

就像朋友、網友來借錢,怎麼應對?

大部分人,遇到這種情況就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不借會得罪對方,借了又怕所借非人。

如果有原則,比如說這個人對我很重要、很有用,我是一定要借他的、對方也比較有信用,肯定會還,那就別說二話,直接借,順便問上一句還需不需要,借錢得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