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強弄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興趣索然,這個郭子興也真是個人才,自己走的時候明明是一片大好的局勢,這才幾天啊?怎麼就到這種地步了!

糧食不夠吃什麼的純粹就是藉口,孫德崖和趙均用的目的是趕走郭子興,順便試探一下自己的反應。

郭子興大概也和他們處夠了,於是才想讓方強幫他拿下和州,可是老東西多少有些異想天開了,他也不想想當初方強是為什麼離開的,現如今落難了才想起求援,這個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方強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錯了!

“來啊,送老管家回去休息!”

方強命令一聲,對湯和做了一個手勢。湯和會意,馬上帶老管家下去休息。

老管家不想下去休息,因為他不知道方強打的什麼主意,於是只能繼續哀求:“姑爺啊,老爺他命在旦夕,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啊!”

方強點點頭說:“老管家先下去休息,容我和手下商量一下,請您放心,我方強並非是狼心狗肺之人,郭大帥對我恩重如山,更將親生女兒許配給我,這份恩情我是如何也不敢忘記的!”

“我就知道姑爺最念舊情,夫人說的果然沒錯!”

老管家看方強言辭懇切,就在軍士的帶領下回房休息了。

方強聽到“夫人”二字,腦海裡不由得浮現出小張夫人那嬌美的身影,她今年只有三十多歲,正是一個女人最具風韻的時候,嫁給郭子興那個老家夥真是白搭了!

方強對郭子興一點好印象都沒有,但對小張夫人卻是滿含情愫,這並非是簡單的男女之情,實在是不由自主地就會生出一些旖旎的想法,因為小張夫人可以滿足方強對一個女人的一切幻想!

在方強受傷的那段期間,小張夫人曾經衣不解帶地照顧他,並且親自端湯送藥,這份感情方強一直銘記在心,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沉澱,至於最終能酵成什麼,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老管家走後,方強叫來了自己手下的第一謀士李善長,李善長似乎是知道方強要召見他,於是很快就趕來了。現在的李善長總共有三個身份:軍機處行走,參謀部部長,大明軍事學院教授。

雖然這個人有些小小的瑕疵,但方強對他依然器重,這不,方強遇到難題時馬上就想到了他!

“看看吧,怎麼辦拿個章程出來!”方強將郭子興的命令遞給李善長道。

李善長跟隨方強的時間不久,但他接觸的全是滁州城的核心機密,所以他知道一月後進攻定州的計劃乃重中之重!這樣算的話現在絕對不能對和州用兵!

可是,李善長也是人精一樣的人物,怎麼可能考慮不到方強和郭子興的特殊關系呢,所以攻打和州的事兒不能拒絕的太徹底。

想到這裡,李善長對方強說道:“大帥,眼下咱們的軍隊正處在磨合期,對外用兵大為不利,至於郭公的安危,也不是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卑職建議有你休書一封,只要對孫德崖和趙均用曉以利害,想必他們絕對不敢造次!”

“好!這個主意不錯!”

方強馬上就同意了李善長的建議,雖然巴不得郭子興早點死,但明面兒上的大義確是要顧及到的,徵戰天下確實沒有任何感情好講,但郭子興畢竟是方強的老泰山,見死不救的名聲傳出去於他以後的展不利。

寫回信這種事兒方強並不在行,實際上他連毛筆字都寫不好,遣詞造句什麼的就更是渣渣,所以這件事又是李善長代筆。

李善長的毛筆字寫得漂亮,蒼勁有力,大氣蓬勃,一看就是下過功夫的。文章寫的也好,言辭犀利,字字珠璣!

回信寫完之後方強瀏覽了一遍,字面意思只能看個大概,但這就已經夠了。

方強和孫德崖他們算是友軍,所以回信的言辭中並沒有教訓的意思。但卻十分委婉的表達了方強現在手握1o萬大軍,另外,滁州城的將士枕戈待旦立兵秣馬,一但定州城風雲突變,1o萬大軍旦夕可至,定能力挽狂瀾,鼎定乾坤!

1o萬大軍什麼的當然是胡扯的。不過牛逼要是不吹大點怎麼能鎮住孫得崖和趙均用呢?

至於最後一句就更厲害了,明白的點出了1o萬大軍旦夕可至,其中威脅的意思相當明顯啊!方強相信這兩個家夥絕對不敢造次,大家現在算是名義上的友軍,方強就是想打他們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但他們要是敢將郭子興凍弄死的話就大大的不同了,因為這正好給了方強出兵的理由!

第二天一大早,方強將寫好的信親自交給老管家,並對他說道:“老管家,你先回去給大帥報個平安,我在滁州城連夜趕制攻城器具,一但準備妥當馬上就兵和州!”

“好啊,好啊……”

老管家含淚接過方強的書信,然後騎上一匹快馬頭也不回的走了。

方強看著他消失的背影不由得無奈的搖頭。現在這天寒地凍的,攻城器械恐怕要準備很長時間了,反正最少也得一個月,就讓郭子興那個老家夥等著去吧!

老管家走後,方強又陷入了無所事事的狀態。實際上也不能這麼說,因為他每一天都忙著在領地視察。

方強非常的重視農業和工業,因為這兩項是領地強大的基礎。軍事方強也很看重,不過這一塊兒有徐達和常遇春等一代名將盯著,所以不用費太多的心思。只要按照原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絕對會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滁州城附近的礦産資源非常豐富,再加上方強的大力扶持,所以這裡已經有了初步的工業萌芽。

先是鋼鐵。鋼鐵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方強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從現代引進了非常先進的鋼鐵冶煉系統——高爐煉鐵!

可是這個想法多少有些異想天開了,因為現在的技術條件根本就達不到!不過方強的努力終究是沒有白費,因為滁州城的工匠們透過對先進煉鋼法的借鑒總結出了一套似是而非的方法。雖然比不上高爐煉鋼的産量,但絕對大大的領先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