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殺我呀,我爹是知州,我爹是知州……”

黃公子總算是知道害怕了,哭天搶地地念叨著這幾個字,但卻無濟於事,方強已經動了殺心,就是神仙都救不了他。

方強既然已經動手,有些事情就勢在必行。將黃公子收押之後,他就派人接管了府衙,緊跟著就是一系列的鐵血政策,元朝的統治機構已經腐朽了,必須要用非常手段才能打破局面。

這一天,方強一共殺了172人,院判,別架,同知,書吏,只要是敢反抗的,一律毫不留情!

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方強殺的人都很有特點,幾乎全是元朝的統治階級。普通的百姓,他是一個人都沒有動的!

不但沒有動,方強還給了他們莫大的好處,開倉放糧,丈地分田。

滁州的田地不多,絕大多數都被黃炳達以及鄉紳把持。府衙的田地被方成一掃而空,鄉紳的田地他只拿一半。

之所以沒把事情做絕是因為還有用到這些鄉紳們的地方,這些大戶們倒也知情識趣,不但乖乖的獻上了一半土地,還上繳了不少金銀財寶……

滁州城的所有百姓都知道這裡來了一位新大帥,大帥嫉惡如仇,愛民如子,所以暴虐成性的黃知府和作惡多端的黃公子被直接砍了腦袋,不但如此,許多為禍鄉裡的惡霸也遭到了罪有應得的懲罰。

這一系列舉措贏得了所有百姓的好感,最近聽說,大帥還要重新分配土地,這可是萬家生佛的恩典啊!

總之,方強憑藉著鐵血手腕和懷柔政策,在極短的時間內贏得了極大的民望!

現在的百姓有事兒沒事兒就喜歡聊聊自家分到的土地和糧食,然後就說積了八輩子的德才攤上這樣一位好大帥,至於方強是義軍這回事已經沒人在乎了。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很快便到了一個月之後。

這一個月之內發生了許多事情,首先,滁州城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百姓們不再是那副如喪考妣的樣子,城鎮也不再蕭條,大街上的歡聲笑語漸漸地多了起來。

其實百姓們要的並不多,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心滿意足了。

其次,方強在分田分糧的同時還鼓勵商業,增加商人們的積極性,滁州這個地方有什麼呢?

10萬大山!山裡邊兒的各種山貨拿到外地就可以買一個好價錢!方強收的商稅很低,所以很多商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到外地牟利,短期內雖然看不出什麼效果,但長此以往整個滁州城會非常的富足。

李世民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所以方強對治下的百姓不是一般的好,給他們分完了田地不算,還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其實這是一個雙方互利的局面,做工的百姓可以多掙幾個零花錢養家,方強也能夠收獲大量的産品。

為了給百姓提供就業機會,方強開了許多家作坊,當然,作坊是當地百姓的叫法,方強更喜歡稱它們為工廠。

方強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眼光和知識,所以他生産的産品絕對是暴利,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烈酒,肥皂,水泥,玻璃,火柴,煤油……